Phaidon | iPad App | $19.99
收錄過去200年共1000件經典工業設計作品的iPad用電子書,依照時間排列,並可利用關鍵字來搜尋內容。每件作品內含檔案照片、原始草圖、專利、原型以及與設計、製造相關的資訊以及歷史背景資料。由於紙本版價格非常高,相對來說iPad版算是非常便宜的選擇。
Hian Zin Jong | iPhone/iPad App | $1.99
Push Browser是一款iOS用瀏覽器,可將目前瀏覽的網址傳送到其他iPhone/iPad或是PC/Mac上的Chrome瀏覽,也可以從PC/Mac平台的Chrome將網址傳送到iOS上,此時會以Push Notification功能顯示。
Push Brower目前分為iPhone版與iPad版,在PC/Mac上的Chrome需要安裝專用的extension。
目前有許多謠言指出Apple可能會在今年同時發表第二代iPad與第三代iPad。當然這個「一年更新兩次」的理論由於並沒有確切的證據,也有非常多人很懷疑這檔事。不過Cult of Mac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論點──這種事Apple也不是沒幹過。
第一台小型化的iPod──iPod mini在2004年一月發表。這是Apple第一次採用Microdrive硬碟的iPod,相對於iPod (iPod classic)來說是非常小巧輕便的機種,因此剛推出時大受歡迎。
Apple之後在2005年2月推出了第二代的iPod mini,當時iPod mini的銷售量已經超過了iPod。
不過在同年9月,Apple出乎眾人意料地推出採用flash記憶體的初代iPod nano,在輕便性上與iPod mini相比有著飛躍性的進步,並完全取代了iPod mini產品線。(同時發表的還有ROKR E1,當時的狀況請看此。)
雖然買了第二代iPod mini的使用者一定會覺得ooxx,不過iPod nano迅速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MP3播放器,並成為整個iPod產品線的主力商品。
當然,在同年度發表兩款新機種是有點冒險的舉動,不過Apple的確做過這檔事。如果Apple決定在今年9月發佈第三代iPad,那應該就會如同當年iPod nano一樣有非常大的進步。雖然會有顧客抱怨,不過由於時間會逼近年末購物季,大家可能還是會瘋狂(?)買單……
根據Three Guys and a Podcast的推測,由於目前MacBook Pro已經在上個月改款,而採用類似架構的Mac mini自去年6月更新後,到目前為止已經過了8個月的平均更新週期,因此Mac mini有可能在本月改款。
這純粹只是推測,雖然目前計算的Mac mini更新週期為八個月,但是歷年來Mac mini的更新時間間隔相當不穩定,因此可能無法作為唯一的指標。
不過目前Apple正在推動新的高速傳輸介面Thunderbolt,如果搭載Thunderbolt的Mac機種越多,對於Thunderbolt的普及也會有相當的幫助。
目前已超過平均更新週期的Mac機種有Mac mini 與 MacBook,而iMac 也已經逼近平均更新週期。
根據The Telegraph的報導,一位前工黨資深議員敘述在2009年時,Steve Jobs的封爵事宜雖然曾審議到達最後階段,不過最後被唐寧街拒絕(當時首相為Gordon Brown)。據說理由是因為Steve Jobs當時拒絕了在工黨會議上演講的邀請。
而Jobs被封爵的理由,根據這位前國會議員敘述:
Apple has been the only major global company to create stunning consumer products because it has always taken design as the key component of everything it has produced. No other CEO has consistently shown such a commitment.
Apple已經成為創造驚人消費產品的主要全球性公司,因為它一直將設計作為其生產的所有產品中的關鍵元素。沒有其他CEO能持續表現此種承諾。
目前第一位美國籍,同時也是高科技業界人士獲得爵位的為Bill Gates,他在2005年時受封。
SEGA今天發表iPhone板的賽車遊戲「Sonic & Sega All-Stars Racing」,基本上可以想成是SEGA版本的瑪莉歐賽車。收錄的角色除了SEGA最有名的Sonic、Tails、Dr. Eggman之外,還有Monkey Ball等其他SEGA遊戲找來的角色。當然,每個角色都會有專屬車輛。
目前SEGA還沒有公布Sonic & Sega All-Stars Racing的發售日與價格,不過現在已經有可以實際運作的版本了,以下為實機遊戲影片……
via slide to Play
如果大家還記得本站在去年差不多的時間曾經介紹過的iPhone/iPad遊戲「Sword & Sworcery EP」的話,原本這遊戲預定是在2010年第二季推出,而現在……這遊戲還是沒有正式上市。
不過根據Touch Arcade的消息,Sword & Sworcery在延期了將近一年之後,似乎真的要發售了。目前Touch Arcade預定會在下週拿到最終版本來測試,以下是最新的影片……
根據Forbes的報導,Bernstein Research的分析師Toni Sacconaghi 在上週與Apple COO Tim Cook、CFO Peter Oppenheimer以及網路服務副總裁Eddy Cue會面。
根據Toni Sacconaghi的報告,Apple目前似乎正著重在iPhone以及呈現爆炸性需求成長的平板電腦市場,而Apple也不會放棄任何的市場。以下為該報告中提及的重點細節……
photo by Andreas Blixt
根據9to5Mac,目前Apple已經停止初代iPad的供貨,全球各地的經銷商已經無法進貨。而根據部分經銷商,現有貨架上的iPad可能在今天或明天之內售完。
這也許代表3月2號發表後不久就可以買到新款iPad?
根據AppleInsider的消息,目前Sophos的安全專家已經注意到一個Mac OS X平台上的木馬程式「Blackhole RAT」。此未完成的程式是Windows平台木馬「darkComet」的亞種,可以允許駭客遠端傳送指令來欺騙使用者。
Blackhole RAT目前已被Sophos定名為「OSX/MusMinim-A」。駭客可以利用木馬來任意執行shell命令、傳送網址打開網站,或是在畫面中放置全螢幕視窗,視窗內僅有一個重新開機的按鈕。
總之雖然Mac相對於Windows來說威脅較少,但是世界上並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大家還是小心為上。不太放心的人,倒是可以考慮用看看Sophos的Mac用免費防毒軟體。
(註:「Blackhole RAT」與Irradiated.net的軟體「Black Hole」並沒有任何關連。)
Crash or continue
在新的Mac OS X 10.7 Lion預覽版中,原本軟體在當機時出現的視窗畫面已經更新。新的當機警示視窗可以允許選擇「Crash」讓軟體放水流隨它當掉,或是「Continue」死皮賴臉地繼續執行,好讓使用者至少能嘗試將目前工作的檔案存檔。
Push notifications
此外,在Lion中目前已經內建了原本設計給iOS的功能「Push notification(推送通知)」。運作方法與iOS的相同,Mac會持續透過網路連線來等待由Apple的Push Notification伺服器發送的訊息。目前此功能在Lion預覽版中還無法完全運作。
根據9to5Mac,Apple將在3月2日發表針對小型企業的支援服務「JointVenture」,價格為$499/年,可供5名使用者使用,而每新增一名使用者則要追加$99/年,而得到的服務有:
目前雖然僅針對小型企業,不過未來可能會擴大提供給大型企業。
另外,現行的ProCare服務將正式終止。
在Mac OS X 10.7 Lion中有一個官方還沒有提及的有趣功能「Signature Capture」。只要用黑色簽字筆在紙上簽上名字,然後將紙對著內建的視訊鏡頭,軟體就會自動擷取簽名並匯入Preview開啟的文件中。
據說影像擷取的速度很快,而且大部分的時候都還蠻準確的。不過記得一定要用黑色的簽字筆,如果拿藍色簽字筆來寫,軟體似乎就不會鳥你的簽名……以下是實際使用的影片……
via 9to5Mac
BGR收到了一張讀者丟給他們的,據說是第二代iPad的產品照(或是技術很好的PS圖……)。這張照片看起來與目前謠傳的種種特徵都很符合──包含背面相機、平面設計的背面與邊緣弧角、以及大型化的喇叭等。不過反正再過個幾天就會正式發表了,所以好像也不太重要了……
啥時能夠買到比較要緊……
Hardmac刊出了新款13吋MacBook Pro (Early 2011)與11&13吋MacBook Air (Late 2010),以及13吋MacBook Unibody (Late 2008)的測試比較數據,包含CPU效能,顯示卡的OpenGL與Quartz等,以下為詳細數據……
CPU效能測試(數字越大越快)
OpenGL效能測試(數字越大越快)
Quartz效能測試(數字越大越快)
Radiosity算圖,解析度為3076x2304(時間越短越好)
目前Apple已經公開了可以使用HD解析度的FaceTime收發話的機種,發話目前當然是只有搭載FaceTime HD攝影機的新款MacBook Pro (Early 2011),不過在收話方面也有硬體上的限制,清單如下……
支援HD視訊發話的機種:
(傳送HD視訊最少需要1Mbps以上的頻寬。)
支援HD視訊收話的機種:
(接收HD視訊最少需要1Mbps以上的頻寬。)
根據AppleInsider的消息,目前發佈的Mac OS X 10.7 Lion預覽版中並沒有內建Front Row、Java runtime以及Rossta等功能。
FrontRow
FrontRow最初發表在2005年,可以讓使用者利用Apple Remote與簡單的操作介面來播放iTunes、iPhoto內的音樂、影片、照片,或是啟動DVD播放功能。而在2007年將這些功能修改後加入初代Apple TV內。
由於目前Apple停止在新出廠的iMac與其他機種內附送Apple Remote,而iTunes也增加了AirPlay功能將內容送到Apple TV播放,未來Apple可能會完全取消FrontRow的功能。
不過與FrontRow類似的功能可能會整合到iTunes在Lion中的全螢幕模式。
Java Runtime
目前Java runtime並沒有內建在Lion內,只有當需要用到時,系統才會跳出視窗來請使用者確認是否要安裝。
Rosetta
「Rosetta」是在Intel Mac環境下運行PowerPC Mac軟體的功能,目前在Snow Leopard中預設為不安裝,而在Lion中則完全取消此功能。
9to5Mac在Mac OS X Lion中發現了與「Find My Mac」相關的檔案,據推測這可能是與目前「Find my iPhone」類似的服務,整合在MobileMe內,用來尋找遺失的Mac,或是遠端重置Mac以防資料洩漏。
根據9to5Mac,要使用AirDrop來傳遞檔案的兩台Mac並不需要在相同的無線網路內,因為AirDrop是採用點對點的Wi-Fi方式來連接。只要距離夠近,就能夠使用,不過可能要2008或2009年以後出廠的Wi-Fi硬體。
使用方式是,在兩台Mac都打開AirDrop視窗時,在視窗內就會看到對方的電腦。此時只要將檔案拖到對方的電腦圖示上即可。
根據THE SUNDAY TIMES的報導,Apple目前負責工業設計的主要設計師Jonathan Ive,可能打算回到英國。
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目前已經收到Apple的通知,Jonathan Ive將可以用700萬英鎊購買市值2,500萬英鎊的Apple股票。此協議為三年前Jonathan Ive與Apple達成,代價為在Apple工作三年。
該協議達成僅數天後,美國隨即發生金融危機(2008年),當時Apple股價暴跌為£65,不過目前股價已回升到£213。而這筆交易目前預估將會讓Jonathan Ive的總資產超過8,000萬英鎊。
根據報導,Jonathan Ive與他的妻子有意回到英國教育他們的雙胞胎,不過Apple表示此種說法僅為推測。
(註:原始的報導中也並未提及Jonathan Ive本人有意回英國,看來是之後轉發的媒體加油添醋了。)
One of the deep mysteries to me is our logo, the symbol of lust and knowledge, bitten into, all crossed with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 in the wrong order. You couldn't dream of a more appropriate logo: lust, knowledge, hope, and anarchy.
對我來說,其中一個深奧的謎團是我們的商標。這個象徵著慾望與知識、被咬了一口、披上了亂序彩虹的標誌。你無法想到比這個更適合的標誌:慾望、知識、希望與混亂。
Jean Louis Gassée
Apple CEO, from 1981~1990
在1952年一月,一位數學家在Manchester的電影院外面遇到了一個男人。兩人在經過了一次午餐約會後,數學家邀請這位男人到他的家中度過週末。男人接受了邀請,但是他最後沒有出現。
到了下個週一,兩人再次相遇。男人再次同意到數學家的家中。幾個星期之後,男人到了數學家的家中,並且兩人度過了一夜。
之後,男人偕同他的同夥闖入數學家的家中,數學家報了警。在警察的調查過程中,數學家承認與該名男子發生了性關係。
由於在當時的英國,同性戀是屬於非法行為,數學家被迫選擇在兩者中選擇其一──監獄服刑或是強制賀爾蒙療法。最後數學家接受了賀爾蒙療法。
在此事件被曝光後,英國政府情報中心(GCHQ)解雇了數學家,並收回所有的安全權限。雖然他的英國護照仍然有效,不過由於同性戀的曝光加上著名的「Cambridge Five」間諜事件,美國也拒絕他的入境。
在兩年後的6月8日,數學家的清潔工發現他一動也不動地躺在床上,床邊留下了一顆據說含有氰化物,被咬了一口的蘋果。
在今日,這位數學家被眾人視為現代計算機科學之父。
而咬了一口的蘋果,則成為目前世界最大的高科技企業的標誌。
不過這兩者之間一點關係都沒有。
時間到了1977年一月,兩個年輕人,Steve Jobs與Steve Wozniak拜訪了廣告代理商Regis McKenna。這兩個小伙子帶著裝滿電路板的木箱、小型攜帶式的彩色電視機以及磁帶錄音機到了會議室,並用這些裝置開始展示一個彩色的電腦遊戲。
相對於大部分電腦公司的廣告充滿了技術性圖表與論述,當時的Intel利用簡單鮮活的比喻,成功塑造了公司的形象,而Intel的廣告就是由Regis McKenna製作。
在Jobs打聽到這件事之後,立刻決定要委託Regis McKenna來幫他們製作Apple的廣告。在打了無數次的電話之後,Regis McKenna終於開始有了回應。
Regis McKenna的人們充滿著疑惑的眼神。這兩個看似聰明,而且似乎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的小伙子。雖然有許多人覺得最好別跟這兩個傢伙扯上關係,不過最後Regis McKenna還是接受了委託,開始為Apple製作廣告。
Apple的目標是在1977年4月17日舉辦的West Coast Computer Faire中發表Apple II,並且利用專業的展示技巧與廣告來包裝,向全世界介紹這台電腦。
當時Apple的商標是由共同創辦人之一的Ronald Wayne所製作,在標誌中繪製著坐在蘋果樹下的牛頓,說實在從各方面來說都不太像一家科技公司的標誌。
當Jobs決定在Apple II上採用塑膠外殼的同時,也決定要換掉這個標誌。於是設計新標誌的工作,就落到當時正在Regis McKenna擔任美術總監的Rob Janoff頭上。
雖然Rob Janoff的確有和Steve Jobs與Steve Wozniak見面,不過並沒有從兩人那邊得到多少資訊,也沒有一個正式的簡報。唯一的指示只有Jobs的一句話:「別做個可愛的。」
為了找尋靈感,Rob Janoff第一件事就是到超市買了一袋蘋果,然後切開來。
在盯著切開的蘋果好幾個小時之後,Rob Janoff拿出了鉛筆、紙張、膠水跟切割刀,做出了一個蘋果造型的平面標誌。
不過在完成的同時,他發現了一個問題──這棵蘋果看起來有點像櫻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Rob Janoff決定在蘋果的右側加上一個象徵被咬過的缺口,讓這個標誌不會看起來像是蘋果以外的東西。而被咬一口的蘋果象徵著知識的獲得,是某種每個人都可以體驗、得到的東西,同時這形象也是簡單、跨文化的。
在看到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標誌後,Rob Janoff上層的創意總監對他說:「嗯…你知道有個電腦術語就叫做"byte"(咬)」。
「你在開玩笑吧!」這是Rob Janoff的第一個想法,當時他完全不了解任何基本的電腦知識。
在大致的設計完成之後,Rob Janoff給出了兩個版本──被咬一口的蘋果與完整的蘋果,以防Jobs覺得被咬一口的蘋果太可愛了。雖然Jobs對這個標誌有點疑慮,不過最後他還是選了有咬一口的版本。
在給Jobs展示標誌設計的同時,Rob Janoff同時也展示了一些變化,例如條紋版、單色版、金屬版,所有的版本都是相同的蘋果造型。由於條紋在灰階印刷上的表現問題,Rob Janoff並不覺得條紋版是行得通的設計。
不過Jobs很喜歡彩色條紋這個主意,因為他喜歡脫出常理的東西。在當時電腦公司的商標與產品名稱都有著非常高科技感覺,而彩色條紋的標誌充滿了人性,可以非常容易地被所有人接受,尤其是青少年。這可以讓Jobs比較容易把電腦賣到學校去。
而更加實際的理由是,Apple II是第一台可以在螢幕上顯示彩色畫面的家用個人電腦,彩色條紋恰好代表了彩色螢幕的輸出能力。
雖然Jobs很喜歡彩色條紋的設計,不過這設計卻遭到Regis McKenna的高層反對。有人覺得如果這家公司執意要用那麼多的顏色,在他們正式營運前就會先破產了。在經過激烈的爭辯之後,最後會議以Jobs勝利,並在指定了幾種顏色之後結束。
最後定案的,是有著彩色條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圖示,至於顏色的順序上並沒有其他的含意,綠色被排在最上面只是為了要配合綠葉的色彩。
整個設計過程,從第一次會議到最終設計展示只花了兩個星期左右。
在1997年四月正式推出彩虹蘋果標誌之後,Apple就持續地使用這個設計長達20多年。
在1977年四月正式推出「蘋果咬一口」的標誌之後,這個標誌已歷經了多次的改變。
1998年發表第一代iMac時,原始的彩虹標誌被具有半透明塑膠質感的新設計所取代。雖然在造型輪廓上略有修正,不過大致上仍然維持原有的設計。此外,Apple在同時其也開始採用單色版的圖示。
2001年,Apple開始採用Aqua樣式的Apple logo,用來配合Mac OS X 的介面風格。
2003年,Apple開始採用Chrome樣式的Apple logo。首次出現在Mac OS X Panther,並陸續開始採用在iPhone、iPod等產品上。
此篇文章是整理了網路上可得的資料,以及參考其他文獻考據、翻譯而成。雖然已經盡力藉由多方來源來進行考據,不過部分內容可能並非完全正確。
另外,如果您對其他Apple產品的發展歷史有興趣,也可以參考本站之前的文章:
via Alan Turing - Wikipedia and PC Marketing History--the late 70s and I Invented … the Apple Logo and Interview with Rob Janoff, designer of the Apple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