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誕生故事」系列文章帶來的種種問題。

會寫這篇是因為有推友在Twitter上指出「iPhone 的誕生故事」並非原創文章(我也從來沒寫出原創兩個字……),而是來自Wired三年前的「The Untold Story: How the iPhone Blew Up the Wireless Industry / By Fred Vogelstein」一文。所以,我覺得乾脆就來寫一下我為何要開始「誕生故事」這系列的文章。



一般這類商業(or IT)發展故事的文章,在華文媒體範圍來說,個人認為台灣與中國的寫法差異蠻大的。台灣似乎比較喜歡「一擊必殺」的JUMP式情節,似乎都會把故事寫成有利用某個關鍵來大逆轉。雖然看起來很刺激,但是實際上往往因果關係是很複雜的,這種單純化的故事寫法似乎少了許多真實性與背景因素。


而中國的寫法也很妙,雖然基本上也是原文翻譯,但是很多時候似乎都會修改一些用詞,讓整篇看起來像武俠小說或是有啥陰謀攻略之類的。老實說,這種風格我自己是看不太下去啦……


而另一方面,現在Apple的產品真的紅到不行,使用者也非常多。讓大家能夠知道自己手上心愛產品誕生的來龍去脈,似乎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所以,我才乾脆自己來寫。


最早的一篇是「iPod 的誕生故事」。當然那是一篇完整的翻譯文章,在文章開頭也有註明,所以因該是沒多大問題(不過以後有機會也許會再加入其他資料……)。


而到了「Mac OS X 的誕生故事。」時,因為並沒有一篇原文文章有完整交代整個故事,因此才開始想到集結多篇文章翻譯、整理出一個比較完整故事的方法。而「iPhone 的誕生故事。」也是如此。


「iPhone 的誕生故事。」有很大的部份是直接翻譯Wired的「The Untold Story: How the iPhone Blew Up the Wireless Industry / By Fred Vogelstein」以及www.mobile-review.com的「Apple's Phone: From 1980s' Sketches to iPhone.」這兩篇文章的段落。之所以會選用這兩篇,是因為Wired的這篇文章有最精采的故事橋段(也就是「Mac OS X 的誕生故事。」的開頭),而mobile-review.com的文章對整個故事的時間軸資料來說最完整。


當然,也有人提及「大段翻譯」的抄襲問題。


在此先說明,我從來都沒有寫出這些是「原創」文章,而文末也有註明所有的來源。不過在文末備註的用詞上,「撰寫」這詞可能是我使用不當,因該用「翻譯+編輯」比較好,而整個來源註明也因該移到文章開頭以示尊重。原本只是單純覺得這樣在排版上會比較好看,不過經過推友的提醒之後,覺得這終究還是不太好的作法。


而為何要採用「大段翻譯」而不是完整的重新改寫?


直接翻譯的其實並不見得會比改寫要來的簡單。不過我採用「直接翻譯整個橋段」這種作法的原因,是因為我認為這些並不是評論性的文章,而是「基於史實的故事」。既然是基於史實,那起碼要在能做到的範圍內盡量貼近事實。「故事」無論是經過翻譯或是重新改寫,或多或少都會偏離事實,或是讓讀者產生不同的理解。所以我選擇直接翻譯原文,再將各個段落以合理的時間軸與易讀性的考量來重新編排,再經過一些改寫來完成整篇文章。


至少,這是我覺得能讓讀者最接近原始故事,又不用去看N篇原文來腦內組合出故事內較完整前後因果的方法。


而在撰寫翻譯與編輯時候,我也一直注意別把Jobs寫成神,還有盡量納入各方的資料求證,來確保整個故事的完整性以及正確性(起碼在時間軸方面)。我的目的只是把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寫給讀者,至於要如何去詮釋其中的因果關係,或是把Jobs當成神、把iPhone當成三十年陰謀之類的,這就讓讀者自行去判斷吧?


寫到這邊,差不多關於誕生系列文章能講的部份大概都講了。


附帶一提,中國用詞「強烈鄙視」、「強烈譴責」感覺亂嚴重的,連帶著iFanr也跟著遭殃,實在是有點對不起他們。不過我也沒料到經過iFanr轉載之後,會連帶被轉到一堆地方去……Orz


在「iPhone 的誕生故事。」之後,原本預定是要寫「iMac 的誕生故事。」不過現在好像突然沒力了,等以後有機會的時候再說吧?或是,有其他人想寫嗎?……


 


 

17 則留言:

  1. 板主辛苦了,你的網站一直都讓我受益良多,謝謝你一直辛苦的翻譯原文讓我得到很多蘋果的知識,加油!堅持對的事情下去就會有好事情發生,別理會閒言閒語囉!

    回覆刪除
  2. 別為了一些閒人的垃圾話放棄自己的偉大目標, 你所做的一切都非常有意義..

    回覆刪除
  3. 加油。。。你的文章都很好。

    回覆刪除
  4. 你的文章很棒!其實不用理那些頭腦不清楚的傢伙的。

    回覆刪除
  5. 和憤青糾纏是沒完沒了的。

    回覆刪除
  6. 辛苦了

    參考資料有列出來 應該就沒問題了

    回覆刪除
  7. 酸民不就是這樣嗎,生雞蛋無放雞屎有,板主別太care那些吃飽沒事幹的人吧,畢竟也不過是一群日常生活中沒啥成就只好上網尋求發洩的無聊人士而已。

    回覆刪除
  8. 按觀眾味口與市場導向寫作的結果,可能是變成小丑。要完全視負面反應為無物不容易,但如果中心思想明確的話,你就更不容易被動搖。

    在我看來,這次並不是個壞事。

    回覆刪除
  9. 只要對自己的行為有意識,且不違法
    就無須理會他人

    你的文章可以讓許多人了解許多事
    大多數人也清楚這些故事不會是你的原創
    你只是彙整資料讓大家更方便閱讀而已
    我們也都清楚這工作是辛苦的
    除了基本的寫作之外
    蒐集資料和過濾、比對資料的工作更是勞心勞力
    出於好意完成了這樣繁瑣的工作後
    卻換來無理的批判,確實令人覺得情何以堪

    But, fuck them all!
    繼續做你想做的事氣死那些廢柴吧,他們能奈你何?
    很期待iMac的誕生的故事。

    回覆刪除
  10. 盡力最到自己滿意就好!
    加油~

    回覆刪除
  11. 辛苦了!
    你po的"誕生系列"文章是我的最愛阿!
    它們讓"原本以為apple是一間一直都所向無敵的公司"的我
    了解到其實apple曾經步履蹣跚過,再繼續往前奔跑的.
    也讓我了解到jobs不是神, 他也曾失意過, 可是也站起來了.
    只能說這些文章讓我客觀的了解到曾經發生的事!
    真是太感謝了!

    p.s.話說論文的寫法也是在最後才提出引文, 資料來源阿.
    我相信只要有好好把文章看完的習慣 就不會有奇怪的誤解.

    回覆刪除
  12. 別管他們~你寫你的,我們看的很爽就好,我們挺你~
    你的文章很棒,謝謝~

    回覆刪除
  13. 有些人只會批評 不知道生產的辛苦與原意絕對不是為了抄襲 而是一種完成分享的滿足感,而完成這種整理也可以有成就感,千萬別在意那些拉里拉雜的批評。

    回覆刪除
  14. 板主翻譯和編輯得很順暢
    讓人有聽故事的感覺
    這是別人做不來的
    支持!

    回覆刪除
  15. 事有定見,那些為反而反的不用過份的去花精神理會~精神上支持你!

    回覆刪除
  16. 我很喜歡這些文章,我看了好幾篇
    非常認真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