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Logitech發表「Logitech Wireless Solar Keyboard K750」太陽能無線鍵盤。

logitech-wireless-solar-keyboard-hands-on-1.jpg

Logitech發表了「Logitech Wireless Solar Keyboard K750」這款鍵盤,特點有三個 ─ 超薄、無線、太陽能。沒錯,就是太陽能...

logitech-wireless-solar-keyboard-hands-on-12.jpglogitech-wireless-solar-keyboard-hands-on-4.jpglogitech-wireless-solar-keyboard-hands-on-2.jpglogitech-wireless-solar-keyboard-hands-on-3.jpg

Logitech號稱這款鍵盤的太陽能電池在室內燈光下也能運作,就算在無光環境下,內建的電池也能撐上三到四個月。這款鍵盤也能用在Mac上,只是鍵盤上有個Windows鍵就是....

更多圖片請見Pocket-lint or engadget

Jobs:「現在還不是採用USB 3.0的時候。」

根據報導,一位9to5Mac的讀者Tom Kruk寫了封信詢問Steve Jobs為何到現在沒看到搭載USB 3.0的Mac出現,以下為Jobs的回覆:

We don't see USB 3 taking off at this time. No support from Intel, for example.

我們認為目前還不到採用USB 3.0的時候。Intel目前也還沒有提供支援。

目前還無法確認此信件的真實性。

現在,在Mac上可以使用CalDigit SuperSpeed ExpressCard (for MacBook Pro)或是CalDigit SuperSpeed PCI Express Card (for Mac Pro)等擴充卡來連接USB 3.0裝置。

根據BareFeats的測試,在Mac Pro上使用CalDigit SuperSpeed PCI Express Card 來連接 USB 3.0介面外接硬碟的速度測試。

NewImage.jpg

Apple將在12月再次舉辦Special Event?

根據MACお宝鑑定団 blog(羅針盤)的消息,Apple可能在2010年12月耶誕節前,再次舉辦Special Event。發表會的內容不明,不過可能不是與Mac相關的內容。

Fortune:Verizon版iPhone將在2011年初發售。

根據報導,Furtune目前已經確認Verizon版的iPhone將在2011年初發售。

該報導中敘述,在2005年Apple沒有選擇Verizon作為iPhone配合電信商的原因,是由於Verizon認為Apple對iPhone銷售方面的控制過多。而在Apple方面,由於CDMA並不是全球廣泛通行的規格,因此Apple對開發CDMA版iPhone持謹慎保留的態度。

Seidenberg(Verizon CEO)當時曾告訴Steve Jobs,Verizon很快就會建立更高速,並且規格可在全球通行的4G網路。同時也試圖讓Jobs相信Verizon的3G網路比AT&T更為先進。不過Jobs只是很有禮貌的聽著Seidenberg的敘述,並同意保持聯絡。

在2007年12月,由於AT&T一直發生通話斷線與網路障礙等問題,Apple與Verizon又重新開始進行交涉。最終的結果為,一個能與Verizon相容的新版本iPhone 4將在明年(2011)年初推出。

Verizon目前已經開始販售Wi-Fi版iPad與MiFi的套裝組合。  via AppleInsider

第二代iPad將搭載前後雙鏡頭、於2011年第一季發售?

根據投資公司Detweiler Fenton的一份報告,OmniVision將會提供CMOS相機模組給預定在2011年第一季發售的第二代iPad使用。 根據Detweiler Fenton,新款iPad將會搭載500萬像素的相機模組以及VGA解析度的視訊用鏡頭,並支援FaceTime。 via Barron's

Apple發佈「iPhoto 9.0.1」軟體更新。

「iPhoto 9.0.1」更新修正了iPhoto '11從舊版資料庫升級到新版時可能發生的資料遺失問題。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iPhone/iPad用影片播放軟體「VLC Media Player」可能即將從App Store下架?

根據VLC的主要開發之一的Rémi Denis表示,Videolan(VLC背後的主要贊助)目前已經正式向Apple提出通知,警告目前在App Store上的VLC Media Player可能有著作權上的問題。主要的問題為開源的VLC所遵從的GPL規範與App Store上的DRM管理機制相互牴觸(明顯違反的部分為「最多允許5台裝置安裝」的條款)。

在今年也有類似的狀況發生在App Store上,自由軟體基金會發現一款以GPL規範開發的西洋棋遊戲被放在Apple的DRM機制下發佈,但是Apple最後並沒有改變App Store的條款,而是直接將該軟體刪除。

到目前為止,VLC Media Player依然可以在App Store上免費下載。

via macstories

Google創辦人曾經考慮雇用Steve Jobs擔任CEO一職。

由Bloomberg製作,關於Google與其創辦人Sergey Brin 與 Larry Page的節目「Bloomberg Game Changers: Sergey Brin & Larry Page」中透了一個小插曲:

在當年Google的創辦人Sergey Brin 與 Larry Page由於受到Michael Moritz不斷的逼迫,最後終於打算幫Google找一個專業的管理人來擔任CEO一職時,在經過十幾次的面試卻沒有一個他們中意的人選後,Sergey Brin 與 Larry Page與他們個人心目中的英雄 ─ Steve Jobs會面。

據說兩人在與Steve Jobs會面後,曾經向Google的投資人John Doerr表示:「為什麼不乾脆找他(Steve Jobs)來當我們的CEO?」

不過這事當然沒有下文,最後Page與Brin在2001年雇用了Eric Schmidt擔任Google CEO一職。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Star Trek的藝術家們是如何想像出iPad... 在23年前。

本文為arstechnica「How Star Trek artists imagined the iPad... 23 years ago」一文的翻譯,並加入相關的圖片方便讀者理解。照慣例由於翻譯問題,有志之士請直接觀看原文。

picard-paddsW.jpg

讓「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與原始的Star Trek系列以及早期電影版區隔開來的特徵是 ─ 在影片中被廣泛使用在企業號(Enterprise-D)上,平滑光整的觸控面板。這個觸控介面也使用在許多被稱為PADD(Personal Access Display Devices,個人存取顯示裝置)的攜帶裝置。這些攜帶電腦終端明顯類似於Apple的iPad ─ 一個以光滑平整的觸控螢幕為特徵的攜帶式電腦。

Star-Trek-TNG-DS9-PADD-Replica_1.png為了了解Star Trek中PADD的設計思想,我們採訪了一些與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以及其他Star Trek電視與電影系列)製作相關的人士,包含Michael OkudaDenise OkudaDoug Drexler。這三位都曾經參與了Star Trek各方面的美術工作,包含圖像設計、場景、道具、視覺特效、藝術指導等。我們還討論了他們對iPad的想法,以及iPad與他們對24世紀科技預想的相似之處、科幻作品對現實科技的影響、以及他們認為未來的人機介面會是什麼樣子。

 

從電子記事板到PADD

Star Trek電影系列最早從1979年的Star Trek電影開始,當時有相當大的預算來做場景設計、道具與特殊效果。不過在原版1960年代的Star Trek系列,當時並沒有足夠的預算來將星艦內填滿按鈕、旋鈕與顯示螢幕。

根據Michael Okuda的敘述,原版Star Trek的美術總監Matt Jefferies當時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預算。「他必須發明一種廉價、但是可以令人信服的方案。」他接著說:「當年的太空船,例如雙子星號,擠滿了切換開關與各種儀表。如果他有錢能買那些東西,企業號就會長的像那樣。」

gemini-9-1.jpgA fish-eye view of the interior of the Gemini capsule.

由於Jefferies受到預算的限制,讓他只能以創造力來彌補,原始的企業號艦橋是相對地空曠、簡單的。「由於他如此傑出的視覺設計,我覺得原版的Star trek在今天來看還是相當不錯的。」Okuda說。

3840168434_3e5875c9a3_o.jpg
filming Star Trek - wide angle view of Kirk alone on the bridge

相同的預算限制,代表著「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也必須使用具創意的解決方案。「我們只有比一般連續劇少很多的預算。」Okuda說:「因此,舉例來說,我觀察了控制面板的製造流程,並想:『怎樣才能讓它盡可能的便宜?』。做出了這個決策之後,接著就是『要怎麼做才能讓它看起來更具未來感?』」。

有什麼能比一個沒有旋鈕、按鍵、開關或是其他小細節的平面來的更簡單呢?Okuda設計出了一個在大尺寸、有著弧度的長方形面板上的使用者介面。這個樣式在「Star Trek IV: The Voyage Home」的Enterprise-A上被首次採用,後來被稱為「okudagrams」。介面中的圖形可以很便宜地用彩色透明片做出來,不過在「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這種風格進化為採用更多的影像面板,或是在後製階段使用動畫合成。

Son'a_research_display.jpg
Featured on:Library Computer Access and Retrieval System, Okudagram, Control interface

「最初的動機其實是成本。」Okuda解釋:「以純粹的平面圖像來製作,相對來說會比購買電子零件要來的便宜許多。但是很快地,當我們搞懂這東西是怎樣運作,以及怎麼操作時,有些人會跑來問我:『如果我需要做這件事時,(介面)會出現什麼反應?』。也許有些動作是我沒有想到的,我們也沒有專門為這個動作設計控制按鈕。接著我意識到對此正確的解答是:『軟體』。所有我們需要的功能都可以使用軟體來定義。」

Okuda所理解到的是,使用物理的硬體介面時,每個功能必須在一開始就設計在介面中。但是只要想像軟體可以在需要時重新設定介面,劇作家就可以想像出任何需要的功能來推展故事情節,美術製作也可以配合表演需要的特別動作來製作出「軟體」介面。

由於這些道具並不是真的能工作的裝置,實際上並不需要撰寫程式碼。「我們非常自由地想像『如果這樣做會怎樣?』或是只要碰一下,它就會變成操舵面板?」Okuda敘述。

P270_50_STGen_gen0737.jpg
Star Trek VI: Generations ...

不過,各種控制面板的介面設計還是有考慮到使用者體驗。「我們試著去創造出,一個在遠處看起來像是有著宏觀結構的東西。當你近看時,似乎有額外的結構覆蓋在上面。觀眾會看著並想像『如果能近看著研究,我就能搞懂怎樣飛星艦。』」

P270_54_Nav.jpg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Technical Manual by Rick Sternbach and Michael Okuda (Pocket Books, 1991)

狂熱的觀眾可能會記得,在原版Star Trek中的軍官在做筆記或是簽命令時使用的,被稱為「電子記事板(electronic clipboards)」的東西。這些有著笨重外觀(以今日的觀點來看)的盒子,有個傾斜的上半部、大面積的手寫區域並帶有手寫筆,並附加一些亮燈按鈕。Uhura中尉在她通訊軍官的職位上常常使用這個裝置。

500x_custom_1264692600131_tos_padd_2W.jpg
A PADD and stylus of the 2260s

star-trek-starfleet-padds.png

從「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之後,艦隊採用有觸控螢幕的PADD。這個輕薄的手持設備有著與Enterprise-D上的電腦與操作面板相同的介面。「我們的構想是讓這個裝置更時尚、輕薄,而且比電子記事板更先進」Okuda說。

但是PADD明顯要比電子記事板來的強大。「我們發現配合上我們所想定在星艦上的網路能力,以及(假設性的)軟體彈性,因該可以使用PADD來操作飛船。」Okuda如此敘述。

 

星艦之夢

ipad_zoomerlay_land_20100225.png

如同PADD,Apple的iPad與其他iOS裝置的設計概念大部分環繞在以軟體來定義裝置功能之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比得上iPad那宛如有著生命的介面。」Doug Drexler如此敘述。身為一個從十歲開始就是個狂熱科幻作品讀者,iPad的觸控介面是他期盼以久的。「我想我的觀點是『這只是遲早的事!』」他如此說。

「我認為,任何沒有明顯可見的機關但是卻有著強大功能的東西,要不來自未來,要不就是中世紀的魔法。」Drexler解釋:「在原版Star Trek系列中先進的外星裝置,往往沒有明顯的機械裝置。因此觸控介面看起來似乎就像魔術一般 這同時也有些詭異,就像是你會有種這東西能了解你的感覺。」

就連Okuda也對iPad自然流暢的介面使用相當感動。在PADD上的動作涉及複雜的後製效果,在iPad上看起來是那麼地簡單,他說。「有許多事在一個道具上做起來相當簡單,但是實際上非常難在現實中做到。例如,使用手指來縮放的動作,就算是利用(後製的)視覺效果來製作也是相當地困難,但是在iPad與iPhone上的表現非常地出色。

Drexler說,對他而言,iPad與Star Trek中的PADD「極為相似」。「我們始終覺得Okuda經典的T形圖形有強大的可塑性,你可以伸展並重新排列它來配合你的任務,就如同iPad般。PADD的外殼從來沒有鍵盤,正如同iPad。它的形狀也幾乎完全相同 ─ 圓角、厚度以及整體的矩形形狀。」

「有個真正能運作的PADD是非常不可思議的。」Drexler說,與為了電視或電影所製作,無法實際運作的道具不同,「iPad就是Star Trek的夢想。」

 

量子級的飛躍

101029-0001.png

Okuda認為「易用性」是引導製作小組假想未來科技的要素 ─ 這個要素同時也被Roddenberry認為是關鍵性的。

「不僅僅是PADD,而是整個科技,Gene Roddenberry想要讓新的企業號看起來比原始的企業號更加先進。」Okuda敘述:「Roddenberry明智地意識到『先進』並不等於『更加複雜』。實際上它想要讓事情看起來更加簡單。因此我們把這構想解釋為更加簡潔、更好的使用者介面、更少的按鈕、更少的學習就能操作。」

觸控對使用者來說是一個自然的介面,並讓裝置本身的使用更加簡單。執行的夠好,它可以讓裝置更加平易近人,在更短的時間內擴展到廣大的用戶群。

早期的個人電腦的並不是以容易使用聞名。「我記得我從小就開始使用IBM PC,並習慣了DOS作業系統。」Okuda敘述:「但是在這同時,我對必須以程式設計師相同的觀點來思考的這件事實感到沮喪。」

Mac改變了一切,Okuda說:「我第一次看到Apple Macintosh時,那是一個量子級的驚人突破。終於有人為了讓機器方便我使用而絞盡腦汁。」

macintosh.jpg

Denise Okuda,同時也是Michael的妻子,在進行Star Trek的工作之前並不是來自藝術或是科技相關的背景。她原來的職業是護士,但是Michael的協助之下,之後漸漸地參與了設計與美術指導的工作,並且非常愉快地使用Mac。「當我第一次在DOS系統的電腦前坐下時,我完全不想跟這台電腦扯上任何關係。」她如此解釋:「但是當我第一次使用Machintosh時,情況改變了。在幾分鐘之內我就可以了解如何使用它,那是我的『ah-ha』時刻。」

Michael與Denise在使用iPad時也感受到相同的「ah-ha」時刻。「在iPad上,這類的介面代表著與初代Macintosh相比,另一個量子級的飛躍。」Michael如此敘述。

hardware-04-20100127.jpg

Okuda失望地表示有許多裝置是為了科技而設計,而不是使用者。另如,他描述他的雙親在嘗試一些新科技之後,是如何輕易地放棄。「然而,你手握著相對來說簡單的多的東西,就像iPad,它的學習曲線非常短,而且回報的效益幾乎是即時的。」

 

今日的科幻,明日的現實

在PADD背後的通用概念無疑地對iPad的發展產生了一些影響。但是科幻作品常常激發出新的科技,許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裝置也曾經出現在Star Trek中。

img_19261_16168_motimage-1.jpg

「回頭看最早的Star Trek系列,當你看到45年前他們所使用的通訊機,再快轉回到今天,我們使用著掀蓋式手機。」Denise Okuda如此敘述。同樣地,可交換資料的晶片被使用在初代的企業號,早在固態記憶卡或是USB隨身碟出現之前。「當你看到今日的裝置,例如iPad,我們曾經在Star Trek中就使用過這些東西,這真是讓人興奮。」

Drexler看到許多現實科技可能受到Star Trek影響的例子:「瑞士軍刀般的手機、如牆一般大小、1/4吋厚度的電視螢幕、不斷發出撈叨語音的GPS裝置、機場的人體掃瞄機、語音辨識、遙控戰機、手術機器人....」

voicecontrol-calling-20100607.png但他們三個人都相信,更先進的使用者介面即將來臨。Drexler提到語音識別,這個已經被廣泛用在Star Trek中與星艦地腦溝通的技術。iPhone有著有限的語音控制功能,Android智慧型手機可以在系統的任何地方使用語音輸入文字。語音將會成為一種重要的輸入方式,特別是對那些無法打字或是無法使用手的人,但是即使是Denise或Michael Okuda也都不認為自然語言會是人機介面的進化之路。

Denise公開指出,使用語音指令來操作裝置在許多情況下是非常不禮貌的。「我不想聽盪到其他人使用電話交談,更別提與他們的裝置交談。」她如此敘述。雖然語音也許非常可能成為其中一種輸入方式,但是她相信仍然會有一種不會干擾環境的無聲輸入方式。否則,她說:「你將會碰上問題,當你把科技置於人性之上時。」

Michael同時也指出語音輸入一般來說效率並不高。「設想我要看些照片,我想說『上、上、左、下一個、照片序號3362,不,左邊那個』─ 這比使用游標點擊或是觸控要慢太多了。自然語言,我覺得將會有一些明顯的限制存在。」

那麼,與電腦裝置互動的新先端領域有哪些?Michael Okuda相信移除觸摸的必要將會是手勢控制的新進步。「一旦你不用在物理上去觸摸螢幕,我想到那時另一扇窗就要開啟了。」

minority-report-ui.jpg

類似在電影「Minority Report」中用來處理影像與其他資料的3D手勢系統可能會變得稀鬆平常,雖然也許不是站在巨大的透明螢幕前。「那在鏡頭上看起來很棒,但是我想當科技允許的時候,會有些方法將它放到桌子或是其他地方讓它可以工作。」Okuda說。

Drexler引用另一部科幻電影「The Terminator」,來說明他更簡潔的預測:「交互性抬頭顯示器」。

無論未來的發展為何,聚焦在終端使用者將會成為真正革新背後的原動力。「當裝置越來越強大,希望我們能持續看到更多考慮到節省使用者時間以及學習曲線,而不是更強大的硬體。」Okuda說:「複雜的事物因該被抽象化、重新統合為最簡單的介面,可以即時回應,並有著最短的學習曲線 ─ 這就是未來的潮流。」

「至少,它因該如此」Okuda說。

via ars technica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瑪莉歐在當年差點揹著火箭,手拿光束槍上場。

mario25.png

根據任天堂在最近為了慶祝瑪莉歐25周年而發售的「スーパーマリオコレクション スペシャルパック」內「スーパーマリオヒストリー 1985-2010」所包含的小冊中,收錄了一份由宮本茂撰寫,名為「スーパーマリオ実験仕様」的企劃書。日期標示為昭和60年2月20日,內容為對初期瑪莉歐操作方式的想法筆記,部分內容如下:

101026mario3.jpg

<操作方法>

(操作方式)

 

左ボタン:WALK-L

左鍵:向左走

 

右ボタン:WALK-R

右鍵:向右走

 

上ボタン:JUMP

上鍵:跳躍

 

下ボタン:未定(しゃがむ)

下鍵:未定(蹲下)

 

Bボタン:RUN(加速)(ロケット→噴射)

B按鈕:跑(加速)(火箭→噴射)

 

Aボタン:ATTCK(道具による)(・素手→キック ・ライフル ・ビーム銃)

A按鈕:攻擊(使用道具)(空手→踢・步槍・光束槍)

也就是說,在某個平行世界裡,可能有個揹著火箭、手拿光束槍的水管工正在努力奮戰著....

via gizmodo.jp

Apple Online Store的訂購頁面已移除iPhone 4白色版圖片。

iphone4white_gone.png

根據MacRumors的消息,目前在美國英國法國Apple Online Store的iPhone 4訂購畫面中,已經刪除了白色版iPhone 4的圖片。不過目前在Bumper訂購畫面與iPhone 4 image gallery中,依然有白色版iPhone 4的圖片。

Apple、Microsoft與Bungie。

以下的文章是由多個來源翻譯,並按照合理的時間順序排列整理,因此整個故事可能還有所遺漏,請讀者自行斟酌判斷。

 

051502-bungie_300.jpg

Bungie成立於1991年,並在整個90年代為Mac平台提供遊戲,從Marathon trilogy 到Oni。工作室主要在芝加哥,同時,這間工作室當時正在製作一款相對還不太引人注意的Mac/Windows平台FPS遊戲,這個遊戲的名稱為「Halo」。

Halo04gross.jpg

「Halo」第一次公開發表是在1999年Macworld Expo,由當時Apple的臨時CEO,Steve Jobs在Keynote中介紹,最初預定在2000年前半年正式發行。

Bungie的財務問題

Box-Myth2.jpg

大約在同一時期,亞洲版的Myth II 被發現有可能導致玩家的硬碟整個被清空的軟體瑕疵。最後,他們在正式出貨前進行了大規模的回收。這讓Bungie花費了近100萬美金,同時也導致了一些財務上的問題。

 

Bungie:「有興趣買下我們嗎?」

根據Tuncer Deniz,Bungie的前專案負責人,當時工作室的老闆曾經向Apple詢問「是否有興趣買下我們。」

Apple的全球產品行銷資深副總裁 ─ Phil Schiller與Steve Jobs曾經開會討論是否要收購Bungie。

「Schiller詢問Steve,但是Steve說不。」

 

Microsoft的Xbox計畫

1378_DirectX Box.jpg

在向Apple詢問收購的可能性時,Bungie也同時在尋找其他買家。

「有一天,我接到Peter(Peter Tamte,Bungie的共同創辦人)的電話,他告訴我Bungie的財務狀況有點吃緊,他正在想辦法出售公司。」

Microsoft前遊戲發行部門副總裁,同時也是微軟收購 Rare 與 Bungie 的中心人物,Ed Fries如此敘述:

「他告訴我另一家公司很感興趣,並詢問我們(Microsoft)是否也感訓興趣此事。」

「那是在我四處拼命,在兩年內尋找配合Xbox正式發佈時同時上市的遊戲的時期。當時Bungie四處展示Halo的遊戲概念與預告片,它看起來相當酷。」

Fries接著補充:「當時Bungie詢問我們是否能收購Bungie時,他們正在經歷財務上的困難。」

在微軟準備報價時,遊戲出版商Take-Two已經擁有三分之一的Bungie。

「我們的協議是很複雜的,因為Take-Two有三分之一的Bungie。所以我們的作法是將公司整個拆開,我們拿到了所有的人跟Halo,Take-Two則拿去了其他的部份,包含之前開發的所有遊戲。我們也同意停止為Take-Two開發的遊戲「Oni」,當時這款遊戲正由加州的Bungie分部負責開發。」

 

憤怒的Jobs

steve_jobs_630x.jpg

回到Apple,在Schiller詢問Jobs是否Apple要收購Bungie的一星期後,Steve終於同意收購Bungie。

Schiller打電話話Bungie,但是Bungie當時已經與Microsoft簽訂了正式合約。

Microsoft於2000年收購了這間工作室,收購的金額據信約為3,000萬美金。

「當我們宣布收購Bungie的時候,Steve Jobs立刻打了電話過來。」Fries敘述。

「他對Ballmer(微軟CEO)非常憤怒,並且非常生氣地打電話給他。因為我們剛剛收購了Mac平台的主要遊戲開發商,並讓它成為Xbox的遊戲開發公司。」

「所以,在收購當天,我收到了一封來自Steve Ballmer的信,要我打電話給Steve Jobs,並讓他對這整件事冷靜下來。」

「總之,我們與Apple建立了協議,協助Peter Tamte建立公司來將一些Windows平台的遊戲移植到Mac上,我還必須到Mac開發者會議(MWNY 2000)上台去談論這個全新的合作關係。那是一段相當詭異的時期。」

雖然在MWNY會後曾經傳出消息,Mac版的Halo將與Xbox版同步推出,不過最終Mac版Halo還是從原訂的2000年初延遲到了2003年才發售。

 

via develop and Bungie(Wiki) and macstories and Apple - eNews - Mac Gamimg Titles Proliferate and Ex Bungie dev/ Apple got close to buying us | Game Development | News by Develop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Apple正在開發iPhone專用的內建型SIM卡?

154107-iphone_4_sim_slot.jpg

根據GIGaom的消息,Apple目前正在與SIM卡製造商Gemalto合作開發一款特殊的SIM卡,該SIM卡為內建在iPhone機身內的晶片,有可升級的flash記憶體與ROM區。ROM內包含由Gemalto提供的IT與網路相關資料,而與電信營運商相關的資料則透過專用裝置或是從電腦上下載到flash記憶體內。

簡單來說,這個新的SIM卡系統可以讓消費者直接從Apple Online Store或是Apple直營店購買iPhone時選擇搭配的電信商,或是買回家之後再透過App Store(iTunes)來選擇電信商。消費者可以完全不用到電信商的實體店面,等於是在整個購買流程跳過了電信商的部份。

這讓我想起了在日本運作的MVNO(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虛擬移動電信服務商),Apple將iPhone的SIM卡改成上述的模式,除了讓消費者更容易跳槽之外,也同時在購買通路上跳過了電信營運商,弱化了電信營運商的品牌。說不定最後就搞個Apple版的「Disney Mobile」.....以後大家就會把蓋基地台的老實人給忘掉了.....

目前有傳言法國多個電信營運商的管理階層,在這幾週陸續到Apple總部討論採用新SIM卡系統的消息。 via MacRumors

另外,Gemalto目前也已經有利用NFC技術的非接觸式結帳系統,而Apple已經申請了相關專利,並已經開始測試使用NFC技術的iPhone原型機。 via AppleInsider

Apple將在下週邀請部分iOS開發者參加非公開會議?

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消息,Apple將在下週邀請部分iOS開發者參加會議,此會議從下週二(11月2日)開始。會期為三天,目前不清楚邀請了多少iOS開發者參加。根據推測,這可能是類似去年舉辦的「iPhone Tech Talk World Tour」,但是更加隱密。

Apple可能取消白色版iPhone 4的發售計畫?

iphone-4-first-hands-2010-06-0712-04-03-rm-eng.jpg

photo from engadget

雖然昨天Apple官方已經透過發言人表示白色版的iPhone 4將再度延後發售日到明年春季,但是根據BGR的消息來源指出,目前Apple事實上並沒有任何發售白色版iPhone 4的計畫。該消息來源推測另一次的延遲可能會延到3月,這時間已經相當接近目前預測會在6~7月發表的iPhone 5。

同時,目前BGR在製造商方面的消息來源對這整件事完全沒有任何新消息。

Greenpeace發佈新版「Guide to greener electronics」報告。

green-guide-580.jpg

Greenpeace發佈了2010年10月份的「Guide to greener electronics」v16,在這次更新中,Apple從上次的5位掉到第九位,理由是沒有完整公開公司對於未來逐步廢止有害化學物質使用的計畫。

另外,Nokia仍然是最綠的,Microsoft跟任天堂也還是最紅的。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MacBook Air (Late 2010)用的SSD升級套件「PhotoFast GM2 SFV1 Air」。

photofastgm2sfv1.jpg

PhotoFast發表了新款MacBook Air (Late 2010)用的SSD升級套件「PhotoFast GM2 SFV1 Air」,容量有64GB/128GB/256GB,控制晶片為SandForce的SF-1200,號稱性能比原廠零件高出30%以上。

詳細數字為,循序讀取速度250MB/s、隨機讀取50MB/s、循序寫入250MB/s、隨機寫入30MB/s。另外,還附贈USB 3.0的專用外接盒,讓使用者可以將替換下來的原廠SSD當做隨身碟使用。

目前PhotoFast GM2 SFV1 Air的價格、發售日未定。

via engadget

iPhone/iPod touch版「聖剣伝説2(Secret of Mana)」的實機遊戲影片。

AppBank刊出了iPhone/iPod touch版「聖剣伝説2(Secret of Mana)」的實機遊戲影片,影片中為遊戲序盤的部分,看起來動作的似乎蠻不錯的,據說音源也忠實再現了SFC當年的效果。目前iPhone/iPod touch版「聖剣伝説2」預定在今年末發售,以下為影片...

SimpleMovieX | 簡易的Mac OSX影片編輯軟體。


簡易的影片編輯軟體,可以用來將剪掉節目錄影中的廣告、加入章節標記、電影資訊與封面,並輸出到iTunes內供iPhone/iPad等其他裝置使用。支援mov、mpeg、avi與mp4等格式。 [Download]




SimpleMovieX.UI.png

via Edit MP4, Chapters and Meta tags

白色版iPhone 4發售日確定再次延期到2011年春季。

根據Digital Daily的報導,Apple的發言人已經向他們表示白色版的iPhone 4在明年之前不會上市。

“We’re sorry to disappoint customers waiting for the white iPhone yet again, but we’ve decided to delay its release until this Spring."

「我們對再次辜負等待白色版iPhone客戶的期待感到抱歉,但是我們已經決定延後到春季發售。」

對於再次延期發售的原因,Apple的發言人並沒有多做解釋,不過根據推測是由於製造方面的問題。

Apple的研發費用與510億現金存量。

根據MarketWatch的資料,顯示了Apple、Microsoft與Google在三年間的研發費用:

Picture-6.png

Picture-7.png

根據列表中的資料,Apple在2007~2009年間的研發費用約為32.2億美金,相當於Google的同期研發費用的41.2%,或是Microsoft同期的12.4%。

當然不同公司之間,規模編制與產品線也不同,所以其實這樣比較意義也不大。

不過,關於Apple的現金存量以及Steve Jobs所說「strategic opportunities」,目前市場普遍的說法是Apple 可能將展開大規模收購,或是戰略性投資等方式來運用這筆資金。但是其實從研發資金來看,另一種可能也許是「在適當的時機與機會來臨時,大量投入資金來研發新產品」的準備也說不定。

歷代MacBook Air (初代~Late 2010)的效能比較。

Primate Labs刊載了使用Geekbench測試的,包含11&13吋MacBook Air (Late 2010)、MacBook Air (Late 2008)與初代MacBook Air的CPU與RAM的效能測試比較。在列表中還有MacBook Pro (13-inch Early 2010)與亂入的iPad。

MacBook Air Benchmarks (Late 2010).png

via Primate Labs

三洋推出五周年限定的閃亮亮8色組「eneloop tones glitter」充電電池。

sanyo20101025_glitter_03s.jpg

三洋為了慶祝eneloop電池發售五周年,推出了閃亮亮、八種顏色一組的限定版「eneloop tones glitter」。發售日為11月14日,有三號、四號兩種各限定20萬組。如果您有同色系偏執狂的傾向,那大概就得買八色一組 x N組才行了.....

sanyo20101025_glitter_01.jpg

另外,包裝是黑色的PET素材,採拉出式抽屜設計,可以當成電池收納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