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Magic Trackpad 使用一個月後的感想...

hero_1_20100727.png

自從Magic Trackpad入手之後,也已經用了差不多快一個月了,差不多是時候來寫寫使用感想了。以下是個人使用的感想與經驗...

使用環境:

Mac mini(Early 2009) 2.0GHz / 4GB RAM

DELL 2009W x2 (旋轉90度直立使用)

Apple Wireless Keyboard

Apple  Magic Trackpad

Wacom Intuos3 6x11

平常使用主要是用Wacom的感壓筆配合Magic Trackpad使用,沒有用到滑鼠。

hero_2_20100727.png

尺寸越大不見得越好用

當初剛發表的時候,第一個感覺是Magic Trackpad應該是很大一個,不過單看外盒的感覺非常的小(又小又貴...)。但是在實際使用之後,的確,Magic Trackpad非常的大....

desktop_20100727.jpg

大尺吋的觸控面板,優勢是在手指的可動範圍(=游標一次可以移動的範圍)非常的廣,在手勢操作的時候也比較方便,不用太注意觸控面板的範圍。不過在一開始使用的時候,無名指與小指常常不知道該怎麼「放」在Magic Trackpad上,一直懸空著老實說有點累,但是無論是撐在桌面或是Magic Trackpad上都會造成手指移動的範圍變小。

大概在用了一星期之後,最後還是習慣了五隻手指懸空在Magic Trackpad上使用。在操作的時候至少會有一隻手指撐在觸控面板上,而沒有操作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不是拿筆就是把手移到鍵盤去了吧?

 

螢幕越大越需要滑鼠的輔助

在筆記型電腦上,螢幕的尺寸頂多就是17吋,雖然MacBook系列的觸控板沒有Magic Trackpad來得大,不過其實也夠用了。但是到了桌上型電腦,目前20吋已經很普及,24、27吋也不在少數,更別說雙螢幕的用戶了。

hero_5_20100727-1.png

我自己就是使用兩台直立的20吋寬螢幕,在使用Magic Trackpad移動滑鼠游標的時候,老實說有點痛苦,移動的距離常常需要一兩次的手指操作才能完成。在大螢幕的狀況下,只有調高軌跡速度才能在一次操作中將游標移到畫面的任何範圍,不過軌跡速度變高,同時也造成移動的精密度降低,很難一口氣就把游標移到定點上。

當然如果使用時間越久,理論上手指動作應該會越準才是。不過遇到要頻繁移動游標的時候,我還是拿起wacom的感壓筆來使用....。以一般使用者來說的話,結論可能是螢幕尺寸越大,就越需要預備個滑鼠來輔助,要不然食指可能會滑到抽筋....Orz

 

官方手勢功能的不足

在Apple引入多點觸控技術到Mac OSX上的時候,有不少人開始質疑越來越複雜的手勢違反了直覺操作的需求,這次Magic Trackpad推出的時候同樣也有這類的質疑,包裝背面載明的各種手勢操作方式看起來也不是那麼簡單易懂。不過,官方支援的手勢操作功能,其實就一般使用來說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magic trackpad.png

官方支援的手勢操作,除了滑鼠的基本功能(左右鍵、拖拉放、滾輪)之外,還有Expose、程式快速切換、上下頁切換、螢幕放大等。至於放大縮小與旋轉這兩項功能,老實說並不是那麼好操作。

雖然官方提供的手勢功能看起來很多,不過在Safari上卻完全沒有對Tab的相關操作,偏偏Safari預設的Tab切換熱鍵(control+tab / control+shift+tab)因為鍵盤配置的關係按起來也不是那麼方便。而更神奇的是,官方也沒有滑鼠中鍵的手勢功能(在Safari上中鍵的功能是將連結在新Tab上打開)。加上Magic Trackpad還有很多可用的手勢可以發揮,所以最後我用上了第三方補助軟體來加強Magic Trackpad的功能。

 

補完Magic Trackpad的功能

看過了幾個加強Magic Trackpad的軟體之後,最後選了jitouch這個商業軟體,價錢不算貴,$6.99。

100824-0003.png

jitouch是利用各種自行定義的手勢動作(例如食指點住不動的同時,滑動中指與無名指)來加入新的功能,而且jitouch已經預先設定好許多的功能,包括Safari Tab的切換與關閉、Refresh、視窗的放大縮小,還有利用字母辨識觸發快捷鍵的功能。每個手勢的細節也可以自定,算是大大加強了Magic Trackpad的功能。

雖然手勢功能變多了,不過操作上也變得更複雜。可能會有人質疑這麼多種的手勢動作是不是真的有比鍵盤好用,加上還有學習跟記憶的問題。不過我用了一下子之後馬上就記起來了,而且很快就變成直覺反應的動作。

100824-0004.png

至於這些手勢操作會不會比鍵盤快?這可能因人而異。除了左右手的使用靈活度問題之外,Magic Trackpad最大的優勢是眼睛不用向下看著觸控面板也能夠使用手勢,而鍵盤熱鍵,除非盲打練到一定程度以上,要不然可能或多或少還是需要瞄一下鍵盤才能夠讓手指定位到按鍵上。雖然這只是很小的動作,不過對操作效率與疲勞度還是有影響。

另外,有的手勢動作比較大,也許花費的時間會比鍵盤熱鍵要多一點,我覺得這部份的時間差距是有,不過影響並不大就是。

 

手勢操作的必要性

雖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見得要用到像jitouch如此複雜的手勢,不過因為軌跡板本身的特性,在移動游標上並不會比滑鼠要來的方便。在這個前提下,利用各種手勢功能來減少移動游標的操作,就成了「Magic Trackpad 是否會比傳統滑鼠要好用」的關鍵。

 

學習曲線

雖然手勢操作看似複雜,不過記住這些動作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的困難。從某些角度來看,手勢動作其實還比鍵盤熱鍵要來的直覺許多。比較困難的部分可能是在手勢判定的問題。複雜的手勢,雖然需要比較靈活的手指動作,不過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軟體判定的特徵點。

hero_3_20100727.png

例如jitouch關閉Tab的「食指點住不動,同時滑動中指與無名指」的動作,中指與無名指的滑動開始點位置要比食指的接觸要更往前,這樣滑動的距離才足以觸發關閉Tab的動作。

諸如這些小技巧,可能都是要實際使用過之後才能掌握,最後達到百發百中的熟練度(跟格鬥遊戲輸入指令使出必殺技的意思有點像...)。雖然這樣說起來感覺有點困難,不過操作介面本來就是因人而異,每個人上手的速度也不同,不過我覺得只要花點時間去適應,手勢操作應該會變成很方便的功能才是。

 

結論

說了這麼多,到底Magic Trackpad 值不值得買?以價格來說,其實Magic Trackpad並不是很便宜。在手勢操作上,官方支援的功能雖然都很方便,不過功能不足也是事實,而且對第三方軟體的支援也有限,目前還是需要補助軟體(例如jitouch)來加強Magic Trackpad的手勢功能。總之,如果只是單純想用Magic Trackpad來取代滑鼠,而不去使用進階手勢功能的話,Magic Trackpad可能會比普通滑鼠還難用....

就算使用jitouch之類的軟體來補完Magic Trackpad的功能,最後可能還是會卡在游標移動的問題上。越大的螢幕、越頻繁的游標動作越會讓你想逃回滑鼠去,尤其是本來就沒有在使用軌跡板的使用者。就目前來看,要使用Magic Trackpad來完全取代滑鼠,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單就Safari的操作來說,如果以Magic Trackpad 加上 jitouch 的狀況,的確是可以很方便的(用單手)來瀏覽網頁,諸如Tab切換、在新Tab上開啟連結、前後頁、頁面滾動等功能目前在Safari上已經可以很順暢的動作。與滑鼠相比,在Safari上似乎Magic Trackpad更為好用。

而對專業軟體的使用者,面對著專業軟體複雜的介面與數不清的選單、按鈕,我想還是乖乖用滑鼠會比較好....

 

1 則留言:

  1. 感謝分享,不過是「應」該不是「因」該...小小筆誤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