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9月1日(台北時間9月2日寧晨1點)Special Event,Apple官方將提供網路即時轉播!








在隔了N年之後,Apple終於回歸這項歡樂的傳統-網路即時Keynote現場直播。不過請注意,觀看此次直播需要的環境為:


  • 執行Mac OSX 10.6 的Mac,並使用Safari瀏覽器。

  • 執行iOS 3.0 以上的iPhone、iPod touch或iPad。

  • 轉播網址為 www.apple.com


所以PPC Mac的用戶.....非常抱歉的只能用iOS裝置看,如果連iOS都沒有的話,那就只能Orz了....



如果這次是照著以前的方式的話,因該在正式開始前一段時間直播網站就會上線,並預先放送水果標誌的靜止畫面與背景音樂直到本番開始。



via Apple to Provide Live Video Streaming of September 1 Event

電腦符號的歷史秘話(四):USB





USB.png




USB


Created as part of the USB 1.0 spec, the USB icon was drawn to resemble Neptune's Trident, the mighty Dreizack. (But that doesn't mean you should go around stabbing people or trying to domesticate dolphins with your flash drive.) 


作為USB 1.0規範的一部分,USB標誌被畫成像是海神強大的三叉戟。(不過這不代表你因該到處去戳別人,或是用隨身碟去調教海豚)




In lieu of the pointed triangles at the tip of the three-pronged spear, the USB Promoters decided to alter the shapes to a triangle, square and circle. This was done to signify all the different peripherals that could be attached using the standard. 


在原來的三個尖端,USB促進團體決定將形狀更改為三角形、方形與圓形。這作法是為了表示所有不同的電腦周邊可以使用此標準來連接。



via The Secret Histories of Those @#$%ing Computer Symbols . Original art by guest artist Chuck Anderson and contributing artist Sam Spratt.

Snippets | 儲存並管理各種代碼的工具。




儲存並管理各種代碼,方便在需要時快速搜尋並重複利用,加速編寫程式碼或是網頁的代碼管理工具。 [Download]



Snippets.png

via Snippets — Code Snippet Manager for Mac OS XSnippets

天線修正版「iPhone 4」,將在九月底開始供貨?

根據MacRumors的消息,CanalMX報導墨西哥電信公司Telcie宣稱,Apple將準備在9月底發佈修正版的iPhone 4,以解決目前的天線問題。目前墨西哥方面販售的iPhone 4與美國是相同的版本。而九月底也剛好是Apple免費bumper計畫結束的時間。

看來台灣發售的時候(因該)也已經是修正後的版本了,倒是之前已經購買的用戶,究竟是要免費換新機?或是就用個Bumper打發掉....?

via Mexican Carrier Executive Claims iPhone 4 Hardware Revision Coming by End of September - Mac Rumors

電腦符號的歷史秘話(三):Bluetooth





bt.png




Bluetooth


You've probably heard the story of 10th Century Danish King, Harald Blåtand, as it relates to Bluetooth, right? He was renowned connoisseur of blueberries; at least one of this teeth was permanently stained blue; yadda yadda yadda. What you might not know is that the Bluetooth symbol is actually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runes that represent Harald's initials. 


您可能聽說過10世紀的丹麥國王Harald Blåtand的故事,因為他與Bluetooth有關,對吧?他是一位著名的藍莓鑑賞家,至少有一顆牙齒是永久染成藍色。您可能不知道的是,藍芽符號實際上是兩個北歐文字的組合,代表Harald的縮寫。




It just so happens the first Bluetooth receptor also had a "teeth-like" shape, and was-you guessed it-blue. 


恰好,第一個藍芽接收器也有個牙齒形狀的外型,並且就像你想的,它是藍色的。




But the symbolic interplay doesn't end there. As the Bluetooth SIG notes, Blåtand "was instrumental in uniting warring factions in parts of what are now Norway, Sweden, and Denmark - just as Bluetooth technology is designed to allow collaboration between differing industries such as the computing, mobile phone, and automotive markets." 


不過象徵性的交互作用尚未結束。如同Bluetooth SIG的註記:「Blåtand在統合現今的挪威、瑞典與丹麥等地的敵對派系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正如同藍芽技術是設計讓不同產業間能夠合作,像是電腦、行動電話與汽車產業。」



via The Secret Histories of Those @#$%ing Computer Symbols . Original art by guest artist Chuck Anderson and contributing artist Sam Spratt.

台灣消費者選用Mac的最大門檻之一 - Autodesk之牆終於開始軟化了?

NewImage.jpg

在台灣,Mac User其實算是蠻慘烈的,先不論AT的貼心服務以及慢N拍的產品發售時程。最大的問題是軟體的相容性。

在網路環境,由於一堆網站/服務都是IE Only,到了Mac上除了BootCamp或虛擬機器之外也沒別的方法(而且兩種方法都有點麻煩)。

 

而在專業軟體上,以往狀況也好不到哪去,不過這幾年已經改善很多了。

Adobe算是對台灣Mac User最友善的公司,不僅大部分的軟體有繁體中文版,而且也有中文「試用版」可以抓,說實在目前的狀況好像沒啥好挑的。

Corel 在Corel Painter上也跟Adobe差不多,基本上也很ok,只是它Mac版中文化的方式有點詭異,如果OSX的語言設定不是中文優先的話,選單介面會變成亂碼就是....。而CorelDRAW,在2001年之後也沒再出過Mac版。

Office....雖然目前檔案對中文支援好像還有小小的問題,不過好歹也是有Mac版。

 

而Autodesk,是以往很多使用者跨入Mac最大的障礙....

在台灣(其實全球也差不多...),Autodesk主要掌握著兩個軟體-AutoCAD與3ds Max。

AutoCAD在台灣用途很廣,基本上是工程界(建築、機械、室內設計)等會用到。而因為這些業界大部分都是一整組人馬加上一堆上下游廠商的架構,所以軟體基本上非得跟著大家用一樣的才行。所以,以往許多人在購買Mac上最大的問題都是卡在「AutoCAD沒有Mac版」。

而3ds Max也是差不多的狀況,雖然Autodesk也有Maya這套有Mac版的3D軟體(但是大多數Autodesk的Mac軟體都是併購來的....),不過台灣似乎是3ds Max稍微佔上風一點。同樣地「3ds Max沒有Mac版」也影響了許多人的購買決策。

而現在,AutoCAD終於要在今年10月重回Mac平台,雖然還不清楚會不會有中文Mac版,不過總是第一步。如果有中文Mac版的AutoCAD的話,可能會造成新一批的Mac User吧?

接下來也許就換3ds Max for Mac 登場也說不定?

 

AutoCAD for Mac 將在十月重新發售!!



NewImage.jpg

根據Appleinsider的消息,Autodesk的資深副總裁Amar Hanspal已經向Financial Times表示,Mac OSX版的AutoCAD將在今年十月底正式發表,售價將與Windows版相同。



在此之前最後一個for Mac版本的AutoCAD是在1992年,之後到目前為止已經更新了13個Windows Only的版本。



此外,Autodesk在未來將發售iOS版本的AutoCAD WS,可在iPhone/iPod touch/iPad上運作,讓使用者查看並小幅修改設計。而Web App版本的AutoCAD目前也在發展中。



via AppleInsider | Mac OS X version of AutoCAD due out in October

Black Hole | 清除電腦內敏感資訊的工具。


Michaël Fortin | Mac OSX 10.6 | Free

Black Hole 是清除Safari瀏覽記錄、暫存檔案、各軟體最近使用檔案的列表、剪貼簿內容、垃圾桶...等的工具,用來確保這些記錄不會被不該看到的人看到。 [Download]





Black Hole.app3.png

在Black Hole的設定面板(Preferences)中,可以勾選Securely Delete Files選項,以確保資訊被徹底刪除。有三種等級可供選擇,越高級的方法越複雜、也越花時間、但是也越安全。





Black Hole.app2.pngBlack Hole的主視窗,可以勾選要執行的動作。按下「...」的按鈕可以設定各動作的細部內容。





Black Hole.app5.png

在「Quit Applications」動作的設定中,可以按左下的「+」來增加要關閉的軟體列表,由於之後的有清除軟體最近使用檔案清單的動作,因此建議把Mac內所有軟體都加到列表內(除了Black Hole)。





Black Hole.app6.png

在「Clean Recent Items」動作設定中,可以勾選「Active」欄位來選擇要清除最近使用檔案清單的軟體。內建的列表中沒有的軟體,可以按左下方的「+」來增加到清單內。





Black Hole.app7.png

「Unmount Volumes」動作設定中,可以選擇要Unmont的外接硬碟、光碟、隨身碟或是虛擬磁碟等。此選項是為了避免使用者有加密的磁碟但是忘記退出,而被其他人看到內容的狀況。





Black Hole.app8.png

「Clear the Clipboard」中,可選擇直接清除剪貼簿中所有內容,或是在有特定關鍵字的時候才清除。關鍵字可以按Black Hole視窗左下角的「Edit Dictionary」來設定。





Black Hole.app9.png

在「Delete Files and Folders」中,可勾選「Active」欄位來選擇要刪除的檔案或是資料夾。預設的列表中有Safari的快取檔案、瀏覽記錄與檔案下載記錄等。按視窗左下方的「+」可以自行新增要刪除的檔案或資料夾。





Black Hole.app10.png

「Close Safari Windows and Tabs」中,可選擇關閉所有Safari視窗與標籤頁,或是只關閉包含特定關鍵字的部分。關鍵字可以按Black Hole視窗左下角的「Edit Dictionary」來設定。





Black Hole.app11.png

在全部的動作設定完成,選擇要執行的動作之後,按下右下方的「Clean」按鈕,Black Hole就會開始執行清除的動作。黃燈代表該動作正在進行中。





Black Hole.app12.png

在勾選的動作全部變成綠燈後,代表整個程序已經完成。



via Irradiated.net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resizeMyBrowser | 自動調整瀏覽器視窗尺寸的Web App。

 resizeMyBrowser - Web application.png

可自動調整瀏覽器視窗尺寸的Web App,內建有iPhone、iPad與MacBook系列等裝置的螢幕尺寸。

via resizeMyBrowser - Web application

電腦符號的歷史秘話(二):Command



Command.png


Command


What do Swedish campgrounds and overuse of the Apple logo have in common? A lot, according to Andy Hertzfeld of the original Mac development team. While working with other team members to translate menu commands directly to the keyboard, Hertzfeld and his team decided to add a special function key. The idea was simple: When pre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keys, this "Apple key" would select the corresponding menu command. 


瑞典的露營營地標誌與過度使用的Apple標誌有什麼共同之處?很多。根據初代Mac開發團隊的Andy Hertfeld,當他與其他成員在將選單命令轉化成鍵盤時,Hertfeld與他的團隊成員們決定增加一個特殊功能鍵。這個想法很簡單,當與其他按鍵一起按的時候,這個「蘋果鍵」會選擇對應的選單命令。  






Jobs hated it-or more precisely the symbol used to represent the button-which was yet another picture of the Apple logo. 


Jobs討厭這個,更正確的說是討厭代表這個按鈕使用的符號-又是一個蘋果標誌。




Hertzfeld recalls his reaction: "There are too many Apples on the screen! It's ridiculous! We're taking the Apple logo in vain!"


Hertzfeld回憶Jobs的反應:已經有太多蘋果在螢幕上了!這真是太荒謬了!我們正在隨意的濫用蘋果標誌。




A hasty redesign followed, in which bitmap artist Susan Kare poured through in international symbol dictionary and settled on one floral symbol that in Sweden, indicated a noteworthy attraction in a campground. 


在倉促的重新設計中,圖像藝術家Susan Kare在國際符號字典中決定了一個瑞花型標誌,在瑞典它代表露營地的著名地點。




Alternately known as the Gorgon loop, the splat, the infinite loop, and, in the Unicode standard, a "place of interest sign," the command symbol has remained a mainstay on Apple keyboards to this day. 


被稱為「Gorgon loop」「splat」「infinite loop」,而在Unicode標準中,被稱為「place of interest sign」,command符號到今天仍然是Apple鍵盤的主要象徵。





via The Secret Histories of Those @#$%ing Computer Symbols . Original art by guest artist Chuck Anderson and contributing artist Sam Spratt.

電腦符號的歷史秘話(一):Power



thumb160x_power.png


Power


It's plastered on T-shirts; it tells you which button will start your Prius; it's even been used on NYC condom wrappers. As far back back as WWII engineers used the binary system to label individual power buttons, toggles and rotary switches: a 1 meant "on," and a 0 meant off. 


它被貼在襯衫上、它告訴你哪個按鈕可以啟動你的Prius、它甚至被用在紐約安全套包裝上。早在二戰時期,工程師使用二進位來標示獨立的電源按鈕、切換開關或是旋鈕。1代表「開」,0代表「關」。




In 1973, 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vaguely codified a broken circle with a line inside it as "standby power state," and sticks to that story even now.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however, decided that was too vague, and altered the definition to simply mean power. Hell yeah, IEEE. Way to take a stand. 


在1973年,ICE含糊地定義一個有缺口的圓加上一條線在圓內,作為「電源待命狀態」,並且堅持此說法直到現在。不過IEEE的工程師覺得那種說法太含糊不清,並將其重新定義為單純的「電源」。



via The Secret Histories of Those @#$%ing Computer Symbols . Original art by guest artist Chuck Anderson and contributing artist Sam Spratt.

影片轉檔軟體「DVD to iPad Converter for Mac/Win」免錢放送中。

Daniusoft_freesoftgiveaway.jpg

Daniusoft的影片轉檔軟體「DVD to iPad Converter for Mac/Win」正在免錢放送中,只要登入Facebook後到以下網址:

http://www.facebook.com/Daniusoft?v=app_7146470109

按個「贊」之後就可以填寫姓名與email,再按下「Get Keycode」,軟體序號就會寄到信箱裡了。Mac/Win版都有,先不管用不用的到,反正免錢....

via Daniusoft DVD to iPad Converter for Mac - Mac OS X DVD to iPad Converter

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Wallpaper Collection #007

7吋與10吋,三吋之差對iPad的影響。

雖然不見得會在這次的發表會中出現,不過七吋的iPad的傳言以久,甚至是在Apple正式發表iPad之前就開始流傳的問題-7吋 or 10吋?

NewImage.jpg

7吋iPad的謠言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Apple最終選擇了10吋(嚴格來說是9.7吋)作為iPad的螢幕尺寸。但是發表後7吋的謠言仍然不斷,有從業界來的OEM謠言、有部分是市場分析師的見解。當然我相信Apple一定對各種尺寸做了試做機來進行實際驗證,而市場分析師....他們總是會幫Apple想出更多的產品來。

NewImage.jpg

先不論這些謠言,自從發售以來對尺寸方面提出最明確意見的大概就是日本媒體。因為日本都市生活的環境,9.7吋並不適合通勤時使用,而他們得出的結論也是7吋比較合適,目前日系(亞洲系)廠商也推出了不少7吋的平板產品。

 

7吋與10吋的使用場合

NewImage.jpg

而我的想法,10吋與7吋的平板裝置,事實上在使用場合來講是完全不同的取向,這並不單只是攜帶性的問題。

10吋理想的狀況因該是屬於「定點使用」。你帶著10吋的平板裝置回家、到學校、公司或是咖啡廳,找個位置坐下後開始使用。就本質上來說,它比較接近筆記型電腦的使用情境,但是比筆電容易攜帶,尺寸上又不會過小。事實上也有部分使用者將iPad放在家中,當成簡易的電腦使用,就這種方式來說,目前iPad的尺寸會是剛剛好的大小。

而7吋的狀況則是「邊走邊用」。雖然螢幕小了,但是較小的尺寸方便隨時拿出來使用,無論是在街上站著、通勤擠電車、或是任何時候只想拿出來查個小東西的時候。在這種狀況,要掏出9.7吋的iPad,這本身就是一件麻煩事。7吋的平板裝置比較接近iPhone或是iPod touch的使用方式,只是螢幕大多了。

 

Apple的選擇

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就是,Apple為何最終選擇了9.7吋?從工程觀點來看,最顯而易見的大概就是電池持續時間的問題。無論iPad的螢幕尺吋是多少,主機板、天線等所佔的體積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剩下來的就是電池的體積。雖然螢幕尺寸越大相對也越耗電,但是也帶來了更大的電池體積。我想最終選擇9.7吋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螢幕尺寸與電池體積兩者間的一個平衡點。

NewImage.jpg

但是更重要的一個因素,可能是環境問題。這裡的「環境」指的是Apple開發人員所在的地理環境,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Apple畢竟是一間美國公司,他們的產品設計自然也是以美國當地的生活環境為基準來進行開發。

在美國大多數的都市,也不會出現像東京圈那樣電車擠沙丁魚的情況(當然也不是沒有,只是相對來說算少數)。更別提像是生活習慣與人體工學尺寸等的小細節,各國差異會更大。當然,對一間產品在全球發售的公司來說,要做到那麼細緻是很難的事情(但是也不是沒有成功的案例)。

我想這也或多或少反應在MacBook系列的尺寸設計與重量上,Apple始終沒有生產(日本標準的)超輕量級小型筆電。做不做的到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動力(以及市場需求)去做到那種程度。我想以美國市場的觀點來看,最後得出的結論因該是「不划算」吧?

 

7吋iPad是否會出現?

NewImage.jpg

目前iOS以螢幕尺寸來區分的話,有3.5吋(3:2)的iPhone/iPod touch 與 9.7吋(4:3)的iPad,兩者間的差距很大。雖然在使用上差異很大,不過在兩者之間還是有七吋的市場存在,特別是上述提到的市場環境與使用場合上的不同,也證明了此點。

而在解析度與比例上,7吋的iPad可能是維持與目前iPad相同的比例與解析度,以避免開發環境過於複雜。雖然畫面與軟體中的元件變得比較小,不過以軟體來調整操作判定的話,問題並不是無法解決。最麻煩的狀況也不過是開發者需要為7吋螢幕來調整介面元件,在怎樣也不過就是針對三種螢幕尺寸微調出三種版本的介面。

目前在解析度方面實際已經碰到的問題,反而是PPI太高造成字體太銳利影響閱讀,這在iPhone 4上已經得到證明。當然以7吋1024x768、182.86 PPI 的狀況,其實因該還不會有iPhone 4的狀況出現,不過這大概是Apple遲早要解決的問題。

而電池問題,雖然目前已經不指望電池科技能夠一下子突飛猛進,不過晶片元件因該會越來越省電才是。所以7吋iPad的電池持續時間也不會是多大的問題。

 

 

最終取決於是否要考量各國市場的不同

我想,先不論技術方面,或是補上7吋iPad能讓iOS產品線「看起來」更齊全這檔事。最終Apple或許該考慮是否要開始迎合美國以外的市場,在這部分主要談論的可能是亞洲,更正確的說也許是日本市場的需求。

NewImage.jpg

更小、更輕量的Mac筆電需求一直都存在,iPhone的功能是否能更符合各地市場不同的需求,也是進一步穩固市場所必須的動作。Apple一直以來的策略都是取最大公因數來面對全球市場,操作得當的話當然是最有效率的作法,不過最終還是需要面對各地特有需求的問題。

NewImage.jpg

這在Mac上或許還不是很明顯,不過在手持裝置上,無論是適合的尺寸大小,或是配合的軟體與服務,各國各地的狀況差異很大。目前各國的電信商都專門開發了iPhone的在地化服務,但是也有很多的東西並不是單靠軟體就能夠解決的(更何況軟體也有SDK限制)。我想Apple如果在各國市場深耕的話,就勢必得讓「最大公因數」更大一點....。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用iPhone的虛擬鍵盤打破手機文字輸入世界記錄!

NewImage.jpg

Gumball Tech的Brian Sweet放出了一個影片,號稱他已經打破了目前世界紀錄的手機文字輸入速度。Brian Sweet用iPhone的虛擬鍵盤打出了21.8秒的成績,在此之前最快的紀錄是使用Samsung Galaxy S的25.94秒,而金氏世界記錄官方認定的紀錄為今年三月的35.54秒,使用的為Samsung Omnia II 加上 Swype輸入法。以下為影片...






附上官方認定的測試用輸入文字,無聊的話可以自己打打看,看看需要多久的時間...


「The razor-toothed piranhas of the genera Serrasalmus and Pygocentrus are the most ferocious freshwater fish in the world. In reality they seldom attack a human」



via World’s fastest texter? Maybe ;) | Gumball Tech

IconBox | 可下載、管理並更換系統圖示的多功能圖示工具。

IconBox.app.png1b.png

ChickenByte & The IconBlock Ltd | Mac OSX 10.5+ | $24.99 介面設計類似iPhoto的Icon管理軟體,有替換系統圖示與搜尋、下載圖示的功能。[Download]



 

 

IconBox的四個模式

    IconBox.app.png1.png
  1. IconBox的視窗畫面,類似iPhoto的設計。在最上方的工具列有四個模式的切換按鈕,從左到右分別為管理、瀏覽圖示的「Organize Mode」、更換系統與軟體圖示的「Customize Mode」、瀏覽軟體內圖示與圖片元件的「Tools Mode」、以及搜尋下載圖示的「Online Mode」。

 

 

瀏覽、管理圖示

    IconBox.app.png1.png
  1. 在「Organize Mode」時,左側為分類管理Icon的資料夾,右側則顯示Icon的詳細資訊。在下方有個刻度計可以調整圖示的顯示大小。將檔案或資料夾拖到右下角的圖示縮圖中即可套用目前選擇的圖示。

     

     


  2. IconBox.app.png2.png
  3. 在視窗左下角按「+」可以新增Box、SmartBox或Group來管理、分類圖示。按「-」則勢將Box或Group刪除。

     

     


  4. 100828-0022.png
  5. 按下左下角的「↑」後會出現小選單,可以調整圖示顯示區的背景色,以及是否要顯示icon名稱。

     

     


  6. IconBox.app.png3.png
  7. 選擇SmartBox後,可以按下左下的齒輪按鈕來編輯SmartBox的過濾規則。

     

     


  8. IconBox.app.png4.png
  9. SmartBox 的編輯畫面,跟iPhoto、iTunes的智慧型資料夾類似的設計,可以依據名稱、作者或匯入日期等資訊來過濾圖示。

     

     


  10. IconBox.app.png4-2.png
  11. 選擇圖示後,可以在右側編輯圖示的名稱、註釋等資訊,方便以後搜尋。右下角的水滴按鈕可以開啟/關閉圖示縮圖顯示、「i」按鈕則是開啟/關閉圖示資訊的顯示。

 

 

更換系統圖示

    IconBox.app.png5.png
  1. 在「Customize Mode」中,可以更換各種系統圖示,包括系統資料夾、磁碟圖示、軟體圖示與Dock的元素。

 

 

更換軟體圖示

    IconBox.app.png7.png
  1. 在「Tools Mode」中,可以瀏覽其他軟體內的圖示與圖片元件,按下右側中央的齒輪按鈕,可以將選擇中的圖示或元件輸出。

 

 

從網路上搜尋、下載新圖示

    IconBox.app.png8.png
  1. 「Online Mode」中有三個子選項。「Icon of the Day」會每日介紹一個新的圖示,可以按圖示下方的按鈕Retweet或是連結到作者網站。或是按右下方的「Dwnload」按鈕直接將圖示下載到IconBox內。

     

     


  2. IconBox.app.png9.png
  3. 在「Online Mode」的「Icon Sites」中,有許多圖示下載網站可供使用者參考。

     


  4. IconBox.app.png10.png
  5. 「Online Mode」的「Icon Finder」,可在此直接搜尋並下載圖示。圖示的搜尋來源為IconFinder.com。

雖然以圖示管理軟體來說,Candybar比較有名,不過IconBox與Candybar在功能大致相同,還多了直接從網路搜尋下載圖示的功能,而且在售價上比Candybar要便宜一點。

Apple的核心價值「Think Different」。

Think Different2.png

以下的影片為1997年Steve Jobs發表Apple 著名的廣告系列「Think Different」的現場錄影。









"This is a very complicated world. This is a very noisy world and we’re not going to get a chance…to get people to remember much about us. No company is. And so we have to be really clear on what we want them to know about us."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世界,同時也是非常吵雜的世界,而我們沒有機會去讓人們對我們產生多少記憶,沒有公司可以。因此我們必須非常清楚的了解,要讓大眾對我們留下怎樣的記憶。




"The way to do that is not to talk about the speed and bits, is not to talk about mega hertz, is not to talk about way we are batter then windows." 


要達成這目的,不是靠談論速度與位元,不是談論MHz數,不是談論為何我們比Windows好。





"Apple's core value is that we believe the people with passion can change the world thrugh  us. That's we believe. And w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work with people like that." 




Apple的核心價值,在於我們相信擁有熱情的人可以透過我們來改變這個世界,這是我們相信的。而且我們有這個機會與這些人一同工作。 





“[Our new ad campaign] honors those people who have changed the world. Some of them are living, some of them are not. But the ones that aren’t –you know that if they ever used a computer it would have been a Mac." 


我們的新廣告向那些改變了世界的人致上敬意。他們有些人還在世,有些則否。但是那些已經不在的人,你知道,如果他們曾經用過電腦,那一定是一台Mac。





via Video/ Apple's Steve Jobs Introduces Company’s 1997 "Think Different" Campaign | John Paczkowski | Digital Daily | AllThing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