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了N年之後,台灣終於(又)出現了以Apple產品為主題的中文雜誌「MacToday」,而且(名義上的)創刊日是可喜可賀的十月十日.....
在創刊號中,內容有Apple的歷史、新款iPod系列與Apple TV的介紹、iPhone 4台灣發售與天線門、基本的Mac操作教學、Mac軟體教學、iPhone軟體介紹、星海入門....等。除此之外還有名人訪談、設計師介紹跟傳說中的Mac Angel.....而在現實面下,免不了還是有廣告頁面跟產品置入文。大致上就是moshi、moshi、moshi、moshi....還有DENON、3Dconnexion...等。
以上,大概就是亂七八糟的簡介....下面開始就是一頁一頁歡樂的感想了。以下的一些評論與意見純屬個人狹隘的觀點,so....以下就是各單元的感想....
封面
先不論最早在Facebook上那張有點驚人的圖,原本一開始出版社方面傳給我的文件中,以及後來(也是目前)Facebook上的圖面,就是目前MacToday創刊號的封面。
老實說,第一眼看到這張圖,我以為是拿圖庫合成,暫時替代用的圖面(因為人物的重心有點詭異....)。
主題很明顯是iPad,這個月的許多雜誌封面也是iPad....大概是因為話題性夠,加上又即將(?)正式在台上市的關係吧?
8~15 蘋果產品史+廣告史
在8~15頁中,整理了Apple歷代的產品年表,排版是將各個產品按照時間線逆時鐘排列 ,可惜的是每個產品的圖片都很小。如果規規局局的排,雖然版面很死,但是至少圖片大,資料量也會比較多吧?
16~19 Jobs之歌
這篇關於Jobs的文章,我稱之為「Jobs之歌」。我本來就不太喜歡這類的文章,所以.....跳過~!
20~29 2010新款iPod系列、Apple TV、iTunes 10、 iOS 4介紹
因為時間上剛好配合,身為Apple雜誌自然免不了會有這橋段(應該說沒有才奇怪吧?)。
在文章開頭花了兩頁來大略介紹iPod與iTunes的發展,也許是因為創刊號的考量,或是為了非iPod使用者的貼心設計....總之,這段我也是跳過了...Orz
之後的新款iPod系列、Apple TV、iTunes、iOS4 的介紹....真的就只是「介紹」,似乎沒有編輯獨自的觀點或是使用經驗。老實說這樣不如直接看Apple官網,詞句優美、版面嚴謹、塑造的情境更夢幻,旁邊還有個「Buy Now」的敗家按鈕。
當然有某些部分被官網的文章有技巧性的帶過了,除非花點時間看技術規格,或是查支援頁面的手冊才會了解,這部份或多或少在MacToday的文章內是有幫讀者做到了。
30~31 iPhone 4在台發售
這也是剛好卡到時間點才會有的文章,基本上就是「費率比一比 」。其實可以多加個各家電信商使用iPhone 4的收訊與網路速度測試,應該會更實用才是。
也許每年10月都會有這固定橋段吧?xd
32~35 3Dconnexion
基本上就是四頁的3Dconnexion產品介紹。這算是屬於比較少人知道,也比較少人在用的周邊(畢竟價格上...)。這部份的問題似乎跟20~29的新iPod系列介紹一樣,沒有編輯的個人觀點或是使用經驗。當然這部份也許因為是廠商合作,所以才有限制吧?不過在我看來也是pass的頁面,看官網更快。
36~37 MagicTrackpad
這其實是跟3Dconnexion在同一個「IN GADGET」單元裡的,讓我不禁想到這是先有雞再有蛋、還是先有蛋再有雞的問題。
總之,MagicTrackpad的文章部分....似乎也只是產品介紹......Orz。
38~61 Mac軟體介紹
在38頁,我被嚇到了。因為文章內文字體大小跟其他頁面都不一樣。
在教學文章的形式方面,因為我也有在寫,寫出來大概也就是那樣,所以我也沒啥可以說的。
不過在內容上,由於是面向新手的內容,似乎是以單個軟體為單位,然後選出各種基本軟體來介紹的作法,算是重視廣度的類型吧?不過因為開頭沒有一個「本單元介紹軟體清單」之類的東西,加上一個軟體的頁數又不少,感覺在整體內容上有點摸不著頭緒就是.....
62~67 Mac各款機種簡介
這個橋段應該也是為了入門者準備的選購指南,或是作為Mac User升級的參考。內容上大部分為規格面,還有各款機種價格的比較,但是這些部分同樣在官方網站上也有。
對我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各款機種在實際使用下的表現、電池的續航力、執行iLife、iWork以及FCS、Logic、 Aperture 與 Adobe CS等專業軟體的效能。畢竟購買電腦並不是要買規格,重點是軟體能不能跑的順,效能是否足夠工作使用。
68~71 電子書製作
這部份算是整本雜誌裡面比較專業取向的東西,內容也有點深。似乎是比較面向出版業的專業內容。
72~81 iPhone App
介紹iPhone App的單元,不過看不太出軟體挑選的標準與方向。
82~87 DENON
介紹DENON品牌的文章,Pass。
88~91 名人訪談
沒興趣,pass。
92~99 Mac Angel
應該最後會變成黑歷史的單元,pass。
100~103 Starcraft II
本來Mac上的遊戲就不多,如果要介紹遊戲的話,以目前來說Starcraft II 算是首選。內容其實蠻有趣的,也有介紹一些iPhone用的補助軟體。
104~113 時尚單元?
我想這應該是類似時尚雜誌的照片集,順便提示一下裡面人物的穿的是哪個牌子,騎著哪家的腳踏車,耳邊掛的是哪家出的耳機....的單元。只是照片水平......
114~117 Apple Store
大略介紹目前各國比較有名的Apple直營店,基本上就是看圖。
118~123 名人訪談
沒興趣,Pass。
124~125 moshi Cup
介紹moshi Cup活動的文章。
126~129 Philippe Starck
介紹設計師Philippe Starck的文章,之前在看到內容目錄的時候就覺得有點怪。照理說創刊號如果要介紹設計師的話,首選應該是Jonathan Ive或是Dieter Rams,不過看到文章後半段,我就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
130~133 HDR
最近因為iOS 4內建HDR功能,於是這話題又被炒了起來。文章內容也講的很深入,從攝影基礎理論帶到HDR的原理、軟體的選用等。算是不錯的一篇文章。
134~137 iMovie for iOS
iOS版的iMovie教學,因為iMovie算是iOS App裡比較大套的東西,算是蠻值得一看的。不過我沒得用就是....Orz
138-139 iPhone 4 天線門
因為這也是最近大家會關心的話題(特別是iPhone 4正式在台灣發售後不久),算是大致上從頭到尾交代了整個事情經過的文章。只是如果再加個「台灣現地測試」就更好了...
140~140 Q&A
用Q&A的形式回答了入門者(or 還沒入門的人)常見的問題,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固定單元給讀者發問之類的?
總結
根據從twitter上得來的小知識,月刊的重點在「資訊整理」、「獨特觀點」、「版面編排」。如果從這三點來看MacToday創刊號的話。
資訊整理
MacToday的確有幫讀者彙整了資訊,無論是新款iPod系列、AppleTV等新產品也好,或是Mac各機種的購買指南也好。不過這些資訊在Apple官網也有,而且同樣整理的很好。
在軟體介紹與教學方面,雖然是有用心精選過,不過如果能再更加條理化的編排,應該是可以做的更讓人清楚明白整個單元的方向才是。
獨特觀點
不算名人訪談跟星海那篇文章的話,一句話:「我看不到。」
版面編排
我想在版面編排上,我猜測問題也許是內容不夠豐富,照片、圖片資料的品質不夠,最後要用排版這一環加以彌補。當然,這部份很大的因素會是在成本考量、時間限制以及某些史料照片取得不易之下,逼不得已的作法。
說實在,如果不是為了寫這篇兼留個紀念的話,我會在誠品拿起來翻一翻、放回去、然後轉身到背後架上,多花127塊買MacPeople、MacFan或是即將復刊的MACLIFE。
不過,至少台灣終於又有一本中文Apple雜誌了,雖然目前並不能說「作的好!」,不過這也只是第一期。隔了N年之後,環境變了、市場變了、Apple也變了,總是要一段時間讓MacToday能夠抓到重點,步上軌道。
在此感謝MacToday編輯群,因為你們的努力,才會讓台灣的Apple雜誌復活。
感謝分享,附近小七找不到這書(買個紀念),在此看你的文章過過癮,多謝!
回覆刪除我在7-11也找不到,最後跑去誠品......Orz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