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OLYMPUS的新戰略「MICRO FourThirds」- 輕薄型數位單眼的戰爭開始了?!

  OLYMPUS自從開始了FourThirds系統之後,就開始一步步的小型化,不過老實說,一開始的前幾年並沒有很明顯,直到今年推出了E-420加上餅乾鏡的組合之後,整個小型化的魅力就被帶出來了。「MICRO FourThirds」這個由OLYMPUS、Panasonic所共推的新規格,很明顯就是瞄準小型化市場來的。





  「MICRO FourThirds」其實不算一個全新的規格,而是由現有FourThirds系統延伸出來的擴張規格,主要的不同點有三個:





  Flange Back(鏡頭接環到感光元件的距離)縮短為原來的1/2。

  主要是因為把反光鏡結構整個省掉的關係,除了整個機身縮小化之外,由於整個光路縮短,對畫質因該也會有所幫助。







  鏡頭接環外徑縮小6mm。

  因為整個光學結構縮小了,鏡頭外徑也能跟著縮小,當然機身就可以做的更小了。







  鏡頭電子接點從原來的9個增加為11個。

  這其實跟我們一般使用上沒多大關係,官方說法是為了強化LiveView時的AF關連機能,以及為了將來的動畫錄影機能作預留。







  另外,在鏡頭互換上,MICRO FourThirds的機身只要透過轉接環就可以使用目前FourThirds規格的鏡頭,所以即使是初期也不會缺鏡頭可用。





  捨棄反光鏡結構的MICRO FourThirds

  MICRO FourThirds最大的變革其實是在捨棄反光鏡結構這點,讓機身部份變成跟普通DC幾乎相同的結構(除了可交換式鏡頭這點)。早在N年前日系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商其實就有可交換鏡頭式DC的概念出現,曾經也一度到達呼之欲出的狀態。不過之後由EOS Kiss D開始引發的低價DSLR市場,以及SONY、Panasonic等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商也跨入DSLR市場的情況之下,可交換鏡頭式DC這概念就這樣死在半路了。





  而現在,靠著日本文化東西一定越作越小(?)的精神,OLYMPUS從反方向走到了這條路。捨棄了傳統SLR的反光鏡結構之後,機身設計也能更彈性化。目前可以預見的是Finder的設計,雖然目前OLYMPUS還尚未公佈是要使用Range Finder或是EVF(我個人是希望用Range Finder啦…),不過以技術面來講都有可能,將來也許兩種類的機型都會有,也有可能會出現完全省略觀景窗的設計也說不定?





  目標市場

  MICRO FourThirds瞄準的市場,個人感覺主要有三個…





  從消費機升級的User

  想要購買更好的相機,但是考慮到DSLR使用方式與DC不同,以及攜帶性問題的消費者。就攜帶性來說,DSLR就算作的再小,只要還有傳統SLR的反光鏡結構存在,小型化就會有他的界限,而MICRO FourThirds就沒有這問題。而在使用方式這點,只要推出以LiveView為主要使用方式所設計的機型,打出與一般消費機一樣簡單的使用方式,因該會很有吸引力才是。雖然現在DSLR都有LiveView機能,不過都是當成「附加機能」來宣傳,反正這種事就是先講先贏嘛~。





  DSLR使用者的第二台相機

  許多DSLR的使用者在購入DSLR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有想再購入一台隨身相機的需求。此時主要所考慮的重點就會是較高水準的畫質、攜帶性與完整的功能三點。而現有高階DC通常都無法在三者間取得平衡點,目前針對這塊市場所推出的機型不多,還有不少市場空間可以開發。



  追求輕便,高性能的女性DSLR潛在使用者

  近代DSLR標榜針對女性所開發的產品系列,最有名的因該就是Canon EOS Kiss系列了(個人暱稱為「人妻機」,在日本以外的市場由於行銷策略因素而沒有使用相同的名稱。),以小型化的機身與強大又簡單的功能為賣點。MICRO FourThirds同樣也具有這些特質,而且因該可以做的更好。





  後記、感想

  當然,目前只是公佈規格,實機也不知道哪時候才會出現,現在也不過是在放話搶新聞的

階段而已。考慮到OLYMPUS的策略,其實推出MICRO FourThirds的風險也不會很大。一方面鏡頭可以由轉接環與現行FourThirds規格通用,MICRO FourThirds專用鏡頭在早期其實只需要開發一兩隻以小型化為賣點的鏡頭就足夠了;再者其他的關鍵零組件也是可以直接共通,就開發成本來講其實也不高。與其擔心成本無法回收,倒不如擔心萬一大熱銷直接先打趴自家FourThirds系統的產品還比較實際?



  最重要的考量還是價格策略的問題,產品定位是夾在DSLR與高階DC之間,目前DSLR價格直直落的狀況之下(雖然目前來看不可能再低下去了啦…),其實定價空間蠻有限的。如何設定機身,更由其是專用鏡頭的價格其實是這系統最大的問題。設定太高有可能會被兩面夾殺,太低自己又賺不到錢…不過既然話已經放出來了,OLYMPUS自己因該也是有底了才是。



  與OLYMPUS比起來,Panasonic的MICRO FourThirds策略要怎麼走就更有趣了,一方面Panasonic目前都是打著Leica的可樂標招搖撞騙,說不定會跟L1一樣也出個仿Leica風格的RF機身,再配上個餅乾鏡…一整個夢幻啊~(價錢想必也很夢幻…)。



  總之,我因該會先暫時放下Lumix DMC LX3購入計畫,等著MICRO FourThirds規格的RF機身+餅乾鏡的夢幻組合出現。一方面可以當隨身機,想玩超望遠或是緊急狀況的時候也能當我M42系統的備用機。剩下就是祈禱長相好看,價格不要太夢幻…





❏ オリンパス ニュースリリース

❏ 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

❏ デジカメWat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